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结合《乡土中国》第12章,简要概括“血缘”与“地缘"的区别。

结合《乡土中国》第12章,简要概括“血缘”与“地缘"的区别。

 

①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缘是血缘的投影。②血缘是拒绝商业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③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并对内容进行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读名著,然后确定答题范围并划记表明重点内容的语句,最后对筛选出来的语句进行概括归纳。 由原文“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可知,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缘是血缘的投影。 由原文“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存在的”和“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可知,血缘是拒绝商业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 由原文“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可知,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对费孝通先生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乏变动的社会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利,这是地缘社会的基础。

B.当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的环境,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人们生活上发生了困难,这时候常常就会发生社会变迁。

C.从整个社会看,一个领导的阶层如果能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社会也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混乱。

D.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作品。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小说。为提高你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到时将开通热线,由王芳老师为同学们垂询相关问题。敬请关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雨

南丁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明亮的细雨飘洒游移中,有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着一块矗立的石碑,鞠躬致敬。那碑上刻着字: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

亮雨中,这三位对着石碑鞠躬致敬的汉子,一点也不朦胧,个个清晰可辨。身材高挑,戴着眼镜,长发自然地卷曲着的这一位,是抒情诗人。都是中等个头,都是留着短发,都是黑不溜秋的这两位,一位是小说家,一位是县委书记。书记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小说家的眼睛里沉淀着思索。

他们三位,在亮雨中走了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的三道岭两道沟,又回到了这山脚下,重新站在这矗立着的石碑前,对着“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这十个字鞠躬。脚疲乏,心振奋。

“‘青山’对“红心’,‘万古存’对‘千秋照’,还是很讲究的,当然算是好句子。总是感觉一般化,仿佛在哪里见到过。转了三道岭两道沟,看到了那些树,触摸到了那些青枝绿叶,这才读懂了这几个字。”抒情诗人发议论。

“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你们都了解我,我原来是一个伐木者。”县委书记说。他的个头低,声音也低。

“《伐木者醒来》,智利诗人聂鲁达有首长诗,就叫这个题目。你这位伐木者,不是已经醒来了吗?当然,你和聂鲁达写的伐木者是两回事。总是醒来了,醒来的伐木者同志。”

“醒来了,还真费了不少事。”

小说家不说话,在凝注地看着刻在碑上的字,不知是在欣赏那仿宋体的书法,还是在琢磨那刻字的艺术。

“在构思。”诗人悄悄地向书记说。

“一个人,一个庄稼汉,一个共产党人,一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也逃脱不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命运。他被打倒了,被罢官了,靠边站了。他被打发到这荒山上劳动改造。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于是,这原本荒芜的三道岭两道沟,便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了。六位数字,还不能称作一片森林吗?…….这个人,这个庄稼汉,这个共产党人,这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算得上是一条汉子!……他在哪里呢?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他死于癌症,是在曙光即将照耀的时辰。他有什么遗憾吗?在告别这个世界时,竟没有看到曙光。没有!他虽然没有看到这曙光,但是他相信这曙光,他相信这曙光必定会照耀这片森林的。要不然他就不会种树了,是这样吧?……为什么好人总是得癌症呢?……他的外部形象如何?这并不重要。细节,细节是很重要的,需要了解。可是,最重要的,这个人物,这条汉子,这篇生活故事的魂,已经有了,是很能拨动活着的人们的心弦的。我的心弦就被拨动了。我总是埋怨:耽搁了十年时间。我总是骄傲地宣称:‘十年动乱’中没有写一个字。现在想来,不知有什么可骄傲的?看看他!他不是种了一棵树,他是造了一片森林!好一片森林!在这又明亮又湿润的如丝烟雨中,它显得多么灿烂辉煌啊!灿烂,辉煌。我们的词多么贫乏,多么无力。这片森林,是灿烂辉煌所能形容得了的吗?它们能表达出这片森林的内涵形象吗?……”

“我们好像该往回走了。”

小说家回过头来,看到了那双燃烧着热情的眼睛。

他们离开那矗立着的石碑,往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走去。那辆绿色的吉普车,在细雨中,多么鲜亮,就像那片正在抽枝长叶的森林一样。

“蓬勃、兴旺、灿烂、辉煌!”

诗人也用了这些贫乏而无力的词,也加了个惊叹号。小说家在心里苦笑。

“我好像看到他了,他就在这片森林之中,这个当代的造林之神。那每一片树叶,都是他的生命的延续。”诗人继续抒情。

这个立意如何?仿佛也不见得好。有一点陈旧,好像还没有深入到这一个形象的丰富生动的内核里面去。也难怪,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形象,还有待深入。小说家听着,思索着。

在细雨中行进的车上。

“我可不敢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

是书记的男低音。

坐在前座的小说家,沉淀着思索的眼睛闪烁了一下,仿佛捕捉到了一个什么意念。这篇生活故事,它的标题,是否可以借用这六个字一《留下一片绿色》?怎么样?倒可以作为一个供选择的方案。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朦胧到清晰,将读者带人了一种神秘又庄严的氛围中。

B.文中的庄稼汉虽命途多舛,却并不消沉,最后成为造林之神,从而赢得后人衷心的敬仰。

C.抒情诗人触摸到那些青枝绿叶,然后才读懂碑上的字,而县委书记转了很多年都未读懂。

D.小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叙写人物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方式,体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造诣。

2.文章构思行文有哪些特点?请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3.结合全文,浅析小说家想以“留下一片绿色”作为这篇生活故事标题的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感旧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⑥。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