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路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请以“路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范文: 路人 绚烂的夕阳渐渐隐去了,却给天空披上了漫天的彩霞。那是秋季的一个傍晚,路旁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透过云朵的间隙,霞光正焕发着多彩的光芒。我沉浸在那一抹霞光中,心生暖意…… 我在一旁不断摆弄着自己的自行车链,但它像和我作对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我心中越来越不知所措:该死的链子!我心中咒骂着,一边手忙脚乱地将链子一次又一次地往车轴上挂,但总是不能如意。晚风吹拂着我,似乎在告诉我:“快些,再快一些!”我的手已被车链子上的油染得一片污浊。天边的红霞渐渐吞没了整个天空,天色也越来越暗了。我有些焦躁不安,看着人来人往,急着回家却又万分无奈的心绪涌上心头。 就在我失去耐心,拉着车准备走着回家时,一个身影在我的身边停下了。我抬起了头。灯光下的他已经有了几分沧桑,额头上细密的皱纹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睛里还是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特别在他说话的时候,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很引人注目。望着这位素不相识的路人,心中不自觉地产生了几分警惕。就在我揣摩疑虑时,他说话了:“孩子,是车坏了吧,我帮你修修。”望着这位陌生人,我的心里暖暖的,就像这秋日的夕阳一样,于是,我很感激地点了点头。 他的手在齿轮与链条之间来回穿梭,熟练地把齿轮一个个地挂上,然后抬起车,转动踏板,见后轮在空中旋转——车修好了。他笑了,我也笑了。看着他,原先与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感激。我口中一个劲儿地说着:“谢谢你,叔叔。”他挥了挥手,丝毫不在意手上的油污,说道:“没事没事,天晚了,快回家吧!”说完,便转身离去。 秋季的天空,晚霞一片通红。他的影子被晚霞一点点地拉长,顿时感觉他是那么高大。他淡出了我的视野,最终在一个拐角处消失不见。 修好的自行车还在我身边,周围似乎还存在着他的温度——一颗心的温度。我身处在夕阳中,而那位路人正是那一束璀璨的光芒,温暖而又明亮! 跨上单车,追着夕阳,步入晚霞,承载着一车的温馨,回家! 【解析】 审题: 本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以“路人”为题,并且文体限制为记叙文。首先明确什么是“路人”。“路人”本意是“陌生人”,亦或是“情同陌路”的“熟”人。其次,作为“路人”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路人”。面对当今社会道德滑坡、诚信危机等畸形现象,对冷漠路人的鞭挞和拒绝、对热心路人的讴歌与呼吁应是文章的主调。因此,本题可就“路人”展开联想,用大而化小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参考立意: 1、生活中的“路人”形形色色 有“热心”的路人,有“冷漠”的路人,有“丑陋”的路人,有“互助”的路人、有“崇高”的路人、有“伟大”的路人…… 2、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路人”在当今社会的现状 路越来越宽了,良知却越来越窄了;路越来越长了,责任却越来越短了;路越来越多了,奉献却越来越少了……当今社会发展虽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但道德滑坡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作为每一名“路人”,都应该唤醒自己内心的良知、责任、奉献等传统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得上一名拥有良心道德的合格的“路人”。 3、“路人”与公民素养和文明发展 今天您是我的“路人”,明天我也会成为您的“路人”,在人生社会的大舞台上我们都互为“路人”。路委任性,人为义行,“路人”的种种表现折射出的是整个公民素养及国家发展的文明程度,因此,提高“路人”素养同时也是在提高整个国民素养,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健康发展的保障。 素材积累: 1、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路,永没有尽头;人,也永不能停步。人生之路不但漫长,而且充满艰辛,平坦大道有之,但更多的则可能是高山峻岭或羊肠小道,有时还会有涡流险滩,这就要看你有没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是不断前行的路人。 2、这样坐着,和来往的行人打个招呼,用微笑祝福他们。陪悠闲地老人聊天,放松自的心情。一切变得淡然起来。忽然想到昨天看到个小孩子哭着吵着和他妈妈,说要吃kfc,他妈竟说你玩电脑就饱了,还吃什么肯德基。和老爷爷说了这事,爷爷说,现在的孩子都太注重物质生活的吃穿。虚拟的网络让孩子们上网成瘾,美味的快餐让孩子不懂妈妈的菜的可口。对啊,我们整天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学生为分数劳累,大人为工资奔波,那有什么功夫去回归自然的本性,淡泊的态度,开阔的胸怀,宁静的追求。带爷说,有时真的很羡慕陶渊明那样的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淡然的心远离世间的争名逐利,说开了,也算一种解脱吧,对官场的厌恶,对浮华的不屑。在大自然中寻求美的真谛和一颗宁静的心。现代的人最缺少的就是这吧。 月色如浅唱,江火似流萤。自然给了我们这么美的画面,为何不去好好的欣赏呢? 从水库回来,想想爷爷说的话,真的收获了不少。在尘世中,平淡才是真,用大自然教给我们的宽阔的胸怀去体味生活,用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美妙的声音去享受幸福,淡然,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不一样的下午,是一个路人教会了我好多好多。 3、那么多人来来往往,湖东路为什么一直这么干净、这么美?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就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哦,原来是清洁工人。还有一些早锻炼的人,看见路上有垃圾也会帮忙捡一下。而且每天都有一辆清洁车早中晚都来清理路上的垃圾。住在路两旁的居民看到路边有垃圾,也会帮忙清理。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条干净美丽的道路。春天的生机勃勃,夏日的绿荫笼罩,秋天那一抹淡淡的黄,冬日遒劲的利落枝桠,愈发怀古典雅。 城市就像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向爱护家一样爱护她。最美的路,最美的路人! 层次 本题要求以“路人”为题,这个是千万要遵循的,所以题目必须是“路人”。开篇“绚烂的夕阳渐渐隐去了,却给天空披上了漫天的彩霞。那是秋季的一个傍晚,路旁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透过云朵的间隙,霞光正焕发着多彩的光芒。我沉浸在那一抹霞光中,本该心生暖意,可我却异常地烦躁不安,心里窝了一肚子火没处法,真是关键时候掉链子,晚自习眼看就迟到了,这车链子真不给力呀!”用富有文采的段落引入,要彰显记叙文的特点,使用了欲扬先抑法,以突出路人给我的帮助。在正文主体部分注意了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均抓住了人物性格,突出了形象特点。独具匠心处在于自然环境描写,夕阳和晚霞的变化中暗喻了时间和情绪的变化,线索清晰,富有象征意味,结构严谨,行文富有变化。结尾段突出中心,赞扬了陌生人给予我的帮助,我的心情由开始的焦躁到温暖愉悦,以致充满力量。文笔优美,表现力强,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记叙文佳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乡土中国》第12章,简要概括“血缘”与“地缘"的区别。

 

查看答案

以下对费孝通先生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乏变动的社会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利,这是地缘社会的基础。

B.当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的环境,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人们生活上发生了困难,这时候常常就会发生社会变迁。

C.从整个社会看,一个领导的阶层如果能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社会也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混乱。

D.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作品。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小说。为提高你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到时将开通热线,由王芳老师为同学们垂询相关问题。敬请关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雨

南丁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明亮的细雨飘洒游移中,有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着一块矗立的石碑,鞠躬致敬。那碑上刻着字: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

亮雨中,这三位对着石碑鞠躬致敬的汉子,一点也不朦胧,个个清晰可辨。身材高挑,戴着眼镜,长发自然地卷曲着的这一位,是抒情诗人。都是中等个头,都是留着短发,都是黑不溜秋的这两位,一位是小说家,一位是县委书记。书记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小说家的眼睛里沉淀着思索。

他们三位,在亮雨中走了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的三道岭两道沟,又回到了这山脚下,重新站在这矗立着的石碑前,对着“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这十个字鞠躬。脚疲乏,心振奋。

“‘青山’对“红心’,‘万古存’对‘千秋照’,还是很讲究的,当然算是好句子。总是感觉一般化,仿佛在哪里见到过。转了三道岭两道沟,看到了那些树,触摸到了那些青枝绿叶,这才读懂了这几个字。”抒情诗人发议论。

“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你们都了解我,我原来是一个伐木者。”县委书记说。他的个头低,声音也低。

“《伐木者醒来》,智利诗人聂鲁达有首长诗,就叫这个题目。你这位伐木者,不是已经醒来了吗?当然,你和聂鲁达写的伐木者是两回事。总是醒来了,醒来的伐木者同志。”

“醒来了,还真费了不少事。”

小说家不说话,在凝注地看着刻在碑上的字,不知是在欣赏那仿宋体的书法,还是在琢磨那刻字的艺术。

“在构思。”诗人悄悄地向书记说。

“一个人,一个庄稼汉,一个共产党人,一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也逃脱不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命运。他被打倒了,被罢官了,靠边站了。他被打发到这荒山上劳动改造。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于是,这原本荒芜的三道岭两道沟,便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了。六位数字,还不能称作一片森林吗?…….这个人,这个庄稼汉,这个共产党人,这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算得上是一条汉子!……他在哪里呢?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他死于癌症,是在曙光即将照耀的时辰。他有什么遗憾吗?在告别这个世界时,竟没有看到曙光。没有!他虽然没有看到这曙光,但是他相信这曙光,他相信这曙光必定会照耀这片森林的。要不然他就不会种树了,是这样吧?……为什么好人总是得癌症呢?……他的外部形象如何?这并不重要。细节,细节是很重要的,需要了解。可是,最重要的,这个人物,这条汉子,这篇生活故事的魂,已经有了,是很能拨动活着的人们的心弦的。我的心弦就被拨动了。我总是埋怨:耽搁了十年时间。我总是骄傲地宣称:‘十年动乱’中没有写一个字。现在想来,不知有什么可骄傲的?看看他!他不是种了一棵树,他是造了一片森林!好一片森林!在这又明亮又湿润的如丝烟雨中,它显得多么灿烂辉煌啊!灿烂,辉煌。我们的词多么贫乏,多么无力。这片森林,是灿烂辉煌所能形容得了的吗?它们能表达出这片森林的内涵形象吗?……”

“我们好像该往回走了。”

小说家回过头来,看到了那双燃烧着热情的眼睛。

他们离开那矗立着的石碑,往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走去。那辆绿色的吉普车,在细雨中,多么鲜亮,就像那片正在抽枝长叶的森林一样。

“蓬勃、兴旺、灿烂、辉煌!”

诗人也用了这些贫乏而无力的词,也加了个惊叹号。小说家在心里苦笑。

“我好像看到他了,他就在这片森林之中,这个当代的造林之神。那每一片树叶,都是他的生命的延续。”诗人继续抒情。

这个立意如何?仿佛也不见得好。有一点陈旧,好像还没有深入到这一个形象的丰富生动的内核里面去。也难怪,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形象,还有待深入。小说家听着,思索着。

在细雨中行进的车上。

“我可不敢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

是书记的男低音。

坐在前座的小说家,沉淀着思索的眼睛闪烁了一下,仿佛捕捉到了一个什么意念。这篇生活故事,它的标题,是否可以借用这六个字一《留下一片绿色》?怎么样?倒可以作为一个供选择的方案。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朦胧到清晰,将读者带人了一种神秘又庄严的氛围中。

B.文中的庄稼汉虽命途多舛,却并不消沉,最后成为造林之神,从而赢得后人衷心的敬仰。

C.抒情诗人触摸到那些青枝绿叶,然后才读懂碑上的字,而县委书记转了很多年都未读懂。

D.小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叙写人物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方式,体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造诣。

2.文章构思行文有哪些特点?请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3.结合全文,浅析小说家想以“留下一片绿色”作为这篇生活故事标题的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