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格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格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颜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

B. 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并无不同。

C. 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

D. 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B. 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逻辑清晰

C. 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

D. 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B. “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

C. 学者陈寅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更无拘无束。

D. 有深人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1.B 2.B 3.A 【解析】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B项,“并无不同”错误,李大钊的观点只涉及人间的“过去”和“现在”,胡适“祖孙的方法”则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故选B。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错误,逻辑错误,应当是“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故选B。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 C项,“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错误,“因而”强加因果。 D项,“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适时纳入假想的框架”。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别了,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体裁为记叙文。

(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情境和要求,完成下题。

羊城晚报讯北京时间18日晚23时53分,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国际田联室内赛结束了男子60米栏决赛争夺,中国选手刘翔以7秒41获得冠军,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这也是男子60米栏今年世界最好成绩。古巴选手罗伯斯以7秒50获得亚军,美国选手法尔克以7秒54获得第三。

刘翔在2018年的第一站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新亚洲纪录的诞生,不但意味着“八改七”在60米栏上的巨大成功,也意味着刘翔将有足够的实力来挑战下个月进行的室内世界锦标赛男子60米栏的冠军宝座!

赛后,高二·二班学生倡议拟制一条标语,为刘翔祝福和祈愿。语文课代表脱口说道:“上海雄鹰伯明翰勇夺桂冠”,请你续写下句,使两句构成一副对联。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_____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____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 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_______,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2.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下纵横近万公里,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查看答案

补全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两句是:“_________”。

(2)《归园田居》 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