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苏武牧羊,愚公移山,头悬梁锥刺股,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坚韧的美好品德。
材料:
宽容 孝顺 诚信
尝汤药涤溺器 言九鼎诺千金 荐管仲纵孟获
廉蔺交好 鹿乳奉亲 立木城门 怀橘遗亲 尾生抱柱 退让三尺
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 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 ,各自发挥长处,共向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3.下列各项中破折号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快了,快了!三老爷,请坐一会儿罢。——倒茶来。”
B.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去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C.她一路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
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就像放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
(2)《礼运》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_____,____”两处景物描写写出武侯祠堂因少有人来祭拜,显得荒凉、冷落的气氛。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 “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宜人。
C. 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D.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埃,生而不慧,位秘书郎,早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灵运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①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羨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
动踰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在郡一周,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旧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文帝诛徐羨之等,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竞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竞,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
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踰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
(节选自《南史·谢灵运传》)
[注]①构扇:挑拨煽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B.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C.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賦/并自注以言其事/
D.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指堂房的亲属。文中"从子"可解释为侄子,“从弟”可解释为堂弟。
B.江左,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故以此段江为标准定东西和左右。
C.文帝是古代皇帝庙号之一。经天炜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德美才秀曰文。
D.东归指回故乡。因汉、唐定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乡多言东归。
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灵运系出名门,聪颖好学,富有才华。他的文章与颜延之相较,奔放自如,文釆飞扬,然而深细密致稍逊一筹。
B.谢灵运在与掌权大臣的较量中落败。少帝即位,他挑拨煽动一些不同意见的人,非议破坏执行政策,故被排斥出京。
C.谢灵运的诗书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深受文帝赏识,他自认为可参与时政,然而历经少、文二帝,皇帝始终以文士待之。
D.谢灵运参政理想落空,更加不受约束。他看出真正受重用的是些名望才千远不如他的人,故常托病不上朝,沉溺玩乐宴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殷景仁等名位素不踰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
②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