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堂成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是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草堂环境背景:背向城郭,邻近江水,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

B.三、四两句写草堂自身景色,桤林茂密,风吹树叶,露水滴树梢。生机勃勃,意境幽静。

C.乌飞燕语,景语皆情语,诗人以他自己的心情,来体会禽鸟的动态,似乎禽鸟也与诗人同感。

D.作者将自己草堂与扬雄宅比较,认为自己避乱于此,心态与扬雄不同,无意写《解嘲》。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D 2.①新居初定,景物怡人,心情宁静喜悦。②“暂止飞乌”的“暂”写出草堂是歇息之地,而不是终老之乡。流露作者彷徨忧伤之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作者将自己草堂与扬雄宅比较”错误,从诗中来看,“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旁人错比”可见不是作者自己比较,而是“旁人”;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要抓住诗歌中的景物,然后抓诗歌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开头两句,从环境背景勾勒出草堂的方位。中间四句写草堂本身之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把诗人历尽战乱之后新居初定时的生活和心情,细致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如“桤林碍日”、“笼竹和烟”,写出草堂的清幽。它隐在丛林修篁深处,透不进强烈的阳光,好像有一层漠漠轻烟笼罩着。“吟风叶”,“滴露梢”,是“叶吟风”,“梢滴露”,说“吟”,说“滴”,则声响极微。连这微细的声响都能察觉出,可见诗人生活的宁静;他领略、欣赏这草堂景物,心情和草堂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他的眼里,乌飞燕语,各有深情。“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乳燕定新巢”,诗人以他自己的欢欣,来体会禽鸟的动态的。在这之前,他像那“绕树三匝,无枝可栖”的乌鹊一样,带着孩子们奔波于关陇之间,后来才飘流到这里。草堂营成,不但一家人有了个安身之处,连禽鸟也都各得其所。翔集的飞乌,营巢的燕子,也与诗人一同喜悦。但杜甫为了避乱才来到成都,草堂的营建,对他只不过是颠沛流离的辛苦途程中的歇息之地,而不是终老之乡。从这个意义来说,尽管新居初定,景物怡人,而在宁静喜悦的心情中,总不免有彷徨忧伤之感。这种复杂而微妙的矛盾心理状态,通过“暂止飞乌”的“暂”字微微地透露了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C. 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

D. 中书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通判越州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借粮种给农民,秋赋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B. 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知齐州时,组织百姓力量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C. 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对遭遇瘟疫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供应衣食住宿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D. 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2)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

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

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份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

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假相。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

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有敌人。

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他机警地四顾,敌人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晰。

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

两人对视了一发。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

B.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下无穷悬念。

C.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里心理的微妙变化。

D.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恨意在不断累积。

2.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3.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5]5号)“三个文件”的研制和出台,填补了艺术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资料选自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答记者问)

材料二:

《测评办法》明确,艺术测评将以分数形式呈现,由三个等级组成,其中基础指标占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加分项目10分。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此外,音乐、美术课的出勤率,也将是艺术素质测评的考核内容。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必须如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随意,看不出有统一的标准,同时也疏于监督。评价基本就是针对每个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表现写个性化的评语。这种评价方式与教师工作态度、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测评指标体系虽已出台,但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指标、学业指标以及发展指标其实都缺少具体的规范化方案。“测评分数并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孩子们的艺术造诣和水平,很多有想法或者有潜力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分数高的。”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对于学生们的升学是否真的有影响?据西城区一位学生指导中心的教师透露,她曾参加过和高校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座谈,“高校说他们不相信这个东西。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之中确实有水分。”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自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名单至今,艺术素质测评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快两年时间,基于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统一思想认识、澄清测评理念是测评工作的重中之重。

施行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初衷与目的,是想通过素质测评这一杠杆来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一方面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促进艺术教育开展较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和学校提升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和更丰富的艺术教育。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不是为了评估学校,不是为了考核校长,也不是为了考评老师,更不是为了考试学生,这类的考核评估如果只是获得一个结论,却不能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起到任何作用,那除了耗费人力物力之外,恐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当然,如果这类的考评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从而形成倒逼机制而让学校校长或相关人员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校艺术教育,那么,这样的考核某种意义上又成为了艺术教育的推进手段。

艺术素质测评能否整体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基本的艺术教育或更好的艺术教育,在每年进行的常态化测评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才是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

(摘编自《课程 教材 教法》2017年7期)

1.下列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B.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

C.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分数分级设定,将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

D.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素质评价杠杆推动美育教学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基本的艺术教育或更好的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意义重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测评依据多样化,但测评指标体系中的一些指标缺少具体的规范化方案,评价非常随意,而影响到评价的信度。

B.中小学生艺术测评结果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目前对高校录取影响不大。

C.如果中小学生艺术测评的考评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就能促成倒逼机制而让学校校长或相关人员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D.艺术素质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落在推进学校工作、扩大艺术教育覆盖面和提高学生素质两个层面上。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应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解决目前的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

B.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C.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D.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B.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C.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C.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以下几种是他所鄙视的德行:一是故意在瘸者面前跛行;一是让他选择难易,而他选择了易;一是当他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也是他自己面具中的一个。

这些被纪伯伦鄙视的德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