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微写作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费孝通在《乡土中国》...

微写作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中说“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②请以“微雪”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描写文字。

 

示例①《文字下乡,请稍等!》我认可费孝通“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这一观点。在乡土社会这一基层上,“语言”似乎就可以代替“文字”的所有功能了。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的格局上,熟人社会的面对面亲密接触和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的生活,都使得人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的需要”。只有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到了需要文字辅助时才能下乡,否则无用“文”之地。所以我认可费先生的观点,对于注重口头交流的乡下,当下有语言足矣。 示例②,《微雪》哇,下雪了呀!2020年的第一场雪,虽然不大,但也蛮有意味,希望瑞轩兆丰年,更希望空气得以净化,赶走病菌,让染病者早日痊愈,被隔离者重获自由。看呐,多美的雪花啊!零零落落,又小,又柔,又轻,就像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翅膀,一片片小小的羽毛,飘飘悠悠落下来。我伸出手想接住一朵小小雪花,它如顽皮的孩子般变个戏法,化成水,瞬时便不见啦。阳光的小精灵,你是希望,祝福中国,祝福我们,早日走出阴霾。 【解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微写作中的微,顾名思义就是小而短,小不藏拙,文章越是短小,越容易暴露出学生在写作上的缺陷。因此,建议在微写作时更应该关注细节。比如在段落框架的构建上,若缺少构思的环节,提笔就写,起笔时怕写不够字数,结果拖拖拉拉,写到文末又发现收不住笔,因而经常是写到高潮得分点时字数已到,该得的分得不到。这就要求在训练时候意在笔先,要有全局观念,微写作的核心要求就是用最简洁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审题方面,由于微写作一般情况下比大作文有更多题目上的限定和要求,因此审清答题内容和答题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造成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恶果。有无针对性、是否具体是微写作能否及格的界线。要写接地气、有体温的文字。本题干中注意二选一,其一为议论文字,其二为描写性即侧重记叙抒情。另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180字左右不可忽视,尽量别少于160字,别多余200字。 ①在“文字下乡”一文中,作者指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乡民们生活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联系都是很频繁的,并且时常处于面对面的直接性的沟通交流中,这就使得作为人类交流沟通媒介的间接载体——“文字”在乡土社会处于一种非必要状态,从空间上对该问题进行了说明。而在“再论文字下乡”一文中,作者指出“文字”作为一种经验和知识的传承媒介,在乡土社会“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的特质下,也不能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对“记忆”的强调和“代代相传”模式的阐述,从时间上,说明了乡土社会绝非必要“文字”。总结两章,我们可以看到,文字的发生和使用也有其特殊的背景。在乡土社会这一基层上,“语言”似乎就可以代替“文字”的所有功能了。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的格局上,熟人社会的面对面亲密接触和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的生活,都使得人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的需要”。 ②题干要求本题运用描写手法,注意神态、外在行状等细节,或者通过场景简笔勾勒,若选择小诗,可以把描写和抒情紧密结合,会更有诗情画意。例如:《微雪》:2020年的第一场雪/虽然迟了些/小了些/但你终究是来了/在冬的尾声里/在等待的绝望中/你不期然的一个转身/似一只只洁白的蝶儿在空中穿梭/是为了驱赶腊梅花的寂寞/还是赶赴一场春天之约/有你的世界/就有了童话/浪漫/纯洁//希冀/美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法国时间4月15日傍晚,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①尽管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但这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三分之二的屋顶遭到破坏,最具标志性的93米高的哥特式塔尖,在大火中轰然倒塌。②尽管该建筑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复建,但是其原真性和历史性已很难再次体现。③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给全球的文化遗产防火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④明清紫禁城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同样含有大量木质建筑材料。近600年来虽也曾因雷击、人为失火或纵火而发生过火灾,但由于历代帝王极其重视防火,古代建筑工匠在施工中采取了多种科学的防火措施,基本至今完好地保护了紫禁城古建筑群

1.若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

  “可以认为,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价值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    

A. B. C. D.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紫禁城古建筑群基本至今完好保护

B.紫禁城古建筑群至今基本保护完好

C.基本之间把紫禁城古建筑群完好保护

D.至今基本紫禁城古建筑群被保护完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在远方

曹文轩

①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故乡在情感指涉上其实是约等于乡土的。乡土并非仅指一方水土,更重要的是这方水土所养育出的精神和情怀。乡土乡情,童年童趣,写人纪事,抚今忆昔,乡土甚至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正是一本充满故乡味道的散文集。全书九个单元,一百五十篇短章,花鸟鱼虫,世情百态,写尽了北方童年的生动与丰富,让我这个旅居北方多年的南方人也增长了不少的见闻。

②汪曾祺每当写到故乡时总会说“我们那个地方”,他像孩子熟悉母亲一般熟稔那个地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但是风土人情,写得有趣不足为奇,写得有情绝非易事。天南海北,风情各异,找出一两处此处独有而别处难寻的景致和特色来渲染一番并不高明,高明的是写出这方水土的人情。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让人记住的远远不是沱江两岸高高的吊脚楼,不是硕果累累的桃园,不是漂泊不定的渡船,而是那青山绿水的风景中,生活着的人,他们的良善,他们的狡黠,他们卑微而又勉力活着的状态。《大地知道你的童年》写顽劣的孩童,斗草捉虫,爬树下河,偷瓜摸蛋,打泥仗捉迷藏,正月十五散花灯,追忆童年的背后,却让人感受到“那个地方”生活着的人对泥土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悲悯,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逝者如斯夫的忧伤,因为年华老去,记忆中的故乡终究还是成了一代人回不去的遗憾。

③我料想董华在写作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和享受一般,因为读着读着,就会让人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生活虽然贫瘠,但是童年的乐趣却很丰盛。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④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触手可及。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⑤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是去乡村化,城市无边无尽的扩张,乡村不断被蚕食,同时萎缩和流失的还有乡土的情怀。我有时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辛苦,生活上虽然衣食无忧,却要在繁重的学业间隙穿梭各大辅导培训班,仅有的闲暇时光也早已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占据,即使于乡村留守的孩子们而言,恐怕也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正如董华在书中所言,“对应泥土和泥土里生长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不懂;因为失去了懂得的机会”,童年生活贫乏得近乎可怜,对自然的认识几乎全诗从书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

⑥《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让我感动的还有对于乡土情怀的传承,乡土社会凝结的基础除了大地,就是情感,而这种情感除了血脉亲情联系之外,就是乡情、邻里之情,进而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书中那个可爱机灵的叫董为的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爷爷的教导下,离开都市,回归乡村,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在和睦淳朴的乡间活泼自在地生长着。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董为的童年幸福丰盛得近乎奢侈,这一切都是他爷爷用心良苦的馈赠,而我相信这份生命中珍贵的馈赠一定会在那个叫董为的小伙儿以后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⑦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因为他漂泊游荡的灵魂终有归属。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B.勉力:坚韧努力

C.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反而更加鲜活

D.遑论:妄加议论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故乡不仅指一方水土,更包含乡土精神和情怀,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B.第②段以汪曾祺和沈从文两位大师的写作表明,在写到故乡时,描写风土人情容易,但能浸润作者深挚情感不易。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现代城市孩子因缺乏乡村生活体验,无法体会自然的乐趣,童年生活不幸福。

D.作者相信,让孩子们在乡间活泼自在地成长,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3.简要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

4.本文题目“故乡在远方”意蕴丰富,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包含了哪些内涵。

5.文章结尾说:“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根据你的阅读经历,以一位作家及其作品内容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⑥位卑则足羞,____(韩愈《师说》)

⑦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⑩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____(姚鼐《登泰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1)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2)。

绦镟(3)光堪摘,轩楹(4)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1)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2)愁胡:发愁神态的胡人。(3)绦:系鹰用的丝绳。镟: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4)轩楹:堂前廊柱,指画鹰所在地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洁白的画绢上腾起风霜肃杀之气,直接描写画鹰矫健威猛。

B.颔联“㧐身”“侧目”刻画了画鹰耸身准备搏击狡兔前的动作和神态。

C.颈联“堪摘”“可呼”写出了画鹰神采飞动,栩栩如生,好像呼之即出。

D.此诗阐发画意,寄托感慨,章法谨严,寓意深远,是题画诗中的杰作。

2.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B.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概括下列三则《论语》章句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

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③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