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英]布莱克(天真的预言)(节选)丰子饱译
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启示?请你以此为出发点,作为某校高三(1)班的学生,为本班以“致青春”为主题的原创诗歌集写一简序言。
要求:①以“《XX集》序言”为副标题,把副标题补充完整。
②合理引用材料,联系现实生活,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意露个人信息。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根据漫面的画面,选择合适的文字,填入画面下方的文字空白处。
(2)简要描述画面。结合画面内容和下方文字,谈谈给你的生活启示。不超过90字,文从字顺,书写工整。
下面是XX中学王明给某杂志投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我是XX中学的王明,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小伙子。早就听说贵刊大名,决定赐稿。现奉上佳作一篇,敬请拜读。还请阅后回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有一些瞬间令人真诚感动。小学操场上,一名学生曾冒雨奔向教室,当听到国歌声时便 在风雨中面向国旗敬礼;世界女排大奖赛场地中,国歌声骤然响起,正在赛前热身的中国队队员自觉停下来,昂首挺胸,注视国旗。爱国,竟是如此具体而动人。
环顾寰宇,人不分肤色,都称呼祖国为母亲;国无论大小,都 地把爱国教育作为必要的公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这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教育必须提供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有效的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现实中,一些人对“爱国”二字麻木不仁,认为倡导爱国主义是刻板、迁腐,甚至对他人的爱国情愫噎嗤之以鼻。这些,既缺乏尊重与敬畏,也映照着教育的不足。正因此,怎样增强 ,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也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
无声的典范说服力强,身边的榜样感染人心。其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不一定局限于学校教育。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 ). 面对重大险情,中船重工第七六O所黄群等3名同志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每一位爱国的行动者,都可谓无形的教科书。倡导向他们学习,知行合一、 ,把对国家之爱融入日常、付诸行动,正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仁立 义正辞严 针对性 事必躬亲
B.挺立 理直气壮 指向性 身体力行
C.仁立 理直气壮 针对性 身体力行
D.挺立 义正辞严 指向性 事必躬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B.因为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
C.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缺乏,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
D.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缺乏,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3.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兵方阵的首先出场让无数人浸润眼眶,敞篷车上的浮雕就是生动的爱国画卷
B.首先出场的老兵方阵让无数人浸润眼眶,敞篷车上的浮雕就是生动的爱国画卷
C.首先出场的老兵方阵让无数人浸润眼眶,生动的爱国画卷由敞篷车上的浮雕展示
D.老兵方阵的首先出场让无数浸润眼眶,生动的爱国画卷由敞篷车上的浮雕展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①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②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③之。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④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①芣苢(fúyǐ):车前草。②袺:提起衣襟兜东西。③襭: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④酤:酒。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变换,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细腻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情载面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一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入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
2.对于《芣苢》一诗,王鸿绪等《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引:“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从诗歌情感这一角度来说,《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与其类同,请对此作简要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