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苏轼 岐阳①九...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苏轼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选自《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注释)①岐阳:西北军事重镇,是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②乘传(zhuàn):乘坐传车,指奉命出使。西琛(chēn):语出《诗·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意指夷狄臣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选取岐阳这个特殊地点,描写九月微雪富含深意,这与作者秉持的抗战主张相契合。

B.作者注重炼字,“冷”字一方面是指气候之冷,一方面是说作者嫌弃“官”小而厌倦仕途。

C.诗的颈联一个“别”字,巧妙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字,并指出与弟弟子由分别的事实。

D.“白发”句用词巧妙,“上”字形象生动地将作者鬓增白发的情况呈现出来,极富动态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

 

1.B 2.①孤独思亲的愁苦。官闲昼永,独处深屋,思亲之情只能借酒排遣。②年华易逝的感伤。因与亲人离别日久,竟使诗人鬓增白发,感叹岁月无情。③仕途失意的落寞。诗人身任闲官,对闲居无事心有不甘。④以身许国的壮志。作者因买貂裘而思出塞,表达了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愿望。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嫌弃‘官’小而厌倦仕途”的说法不妥,“冷官”在诗中只是闲官的意思,并未有嫌弃之意。 故选B。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题目“怀子由弟”表明这是一首怀人诗,作者写了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九月微雪,萧条寒冷,诗人独自一人,孤独寂寞。“白发秋来”表明岁月无情,早生白发,令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作者因买貂裘而思出塞,表达了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愿望,既是自己的抱负,也是对弟弟的激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自中华书局1959年整理标点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是谥号,谥号是帝后、高官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官方或门生故旧根据其生平与品德给予的称号,用来对其加以评价。

B.“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即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五谷和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所在,所以古人以“社稷”代称国家。

C.参乘,指陪乘或陪乘的人,《鸿门宴》中,樊哙为沛公担任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为参乘或车右。

D.皇后,皇帝的正妻,是后宫众妃之主。古代皇后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后来他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被调至外地任职。

B.袁盎曾劝文帝坚守君臣礼节,不要对绛侯礼遇过厚,致使绛侯很恨他。但在绛侯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绛侯辩白,使绛侯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谓公私兼顾。受宠的宦官赵同常常加害袁盎,于是袁盎找机会当面羞辱了他,但因袁盎所言符合礼制,文帝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与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举行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文帝也很恼怒。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12版,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揭示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哪些人生智慧。

3.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 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 G 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人民网2019年3月3日)

材料二

未来5G应用有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物联网,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型移动宽带是为了发挥5G传输速率快与网络连接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人们对多媒体产品与服务等的接入需求与消费。通过这样的提升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佳的消费享受和体验。当前因传输速率和低时延性达不到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会借助5G提高性能。

与增强型移动宽带不同,后两者所带来的应用场景才是未来创新产业业态、创造就业岗位和贡献大量经济价值的支点。5G通过支持高密度的终端接入,促使海量物联网应用。据IHSMarkit对农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16个产业的评估测算,到2035年,5G在全球创造的潜在销售值将达到12.3 万亿美元,占全球实际产出的4.6%。5G可实现精准分析、匹配海量数据,同时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延时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这使得很多智能型应用场景得以顺利实现。以车联网为例,如果道路交通中所有设备之间能实现低时延的通信,那么汽车的安全距离就能缩短,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摘编自金雪涛《5G:引领社会新发展,打造经济新动能》,《人民论坛》2019年5月)

材料三

伴随着5G技术的逐渐落地应用,未来将会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马源。他认为,从2G到4G技术更迭历程看,都增强了网络能力,带动了速率提升。对比之下,5G拥有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能力上可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与此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也在倍增,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萃取洞见。这些技术的叠加融合为传统产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一方面,可以为各行业提供高清视频、无人机、机器人等通用能力;一方面,与各行业具体场景结合起来,可产生海量新兴融合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可以预期,5G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为用户提供3D超高清视频、浸入式游戏等更加极致的业务体验;与医疗、汽车等行业融合渗透,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管理、抄表、应急处置等行业结合起来,也将进一步改善社会治理方式。

(摘编自李晓红《5G商用时代来临》,《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3月11日)

材料四

目前5G商用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仍有一些发展难题。从网络基础设施上看,关键网络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网络支撑是5G技术商用的前提之一。因此,要继续深入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提升网络的整体质量。此外,在高频、中频、低频等频段上配置足够的频谱资源,对频谱重耕等问题做全方位的考量,才能合理化解用户担忧。其次,5G技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其万物互联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终端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要求企业转变传统思路,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加主动、及时、智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另外,政府要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监管大量的新兴业态。

(摘编自张鹏禹《5G时代,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

1.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应用于三大场景,其中海量物联网与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所带来的应用场景对未来产业业态、经济价值的影响大。

B.5G运用于交通中,会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因为5G能实现精准分析与匹配海量数据,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时延要求。

C.5G与4G等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表现出超高速、低时延、海量连接的特点,这些特点是4G根本无法企及的。

D.5G能够促使万物互联应用,也能提高那些因传输速度慢、低时延性达不到而不能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的性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有力地说明了5G在未来生活中的影响,5G会成为经济新动能的增长引擎。

B.加强网络的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分配频谱资源、解决频谱重耕,能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加快商用步伐。

C.企业要想更好地利用5G技术创造财富,就需要具有创新理念,转变传统思路,主动及时地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D.几则材料均围绕5G技术展开,后三则分别从运用场景、应用影响以及发展难题等方面展开阐述,内容上各有侧重点。

3.2019年是“5G元年”。5G技术将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史传往往追加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把属于古代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春秋》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烟柳画桥是风景,让人留连;墨香书卷、诗词曲赋是风景,让人成长;额上沟壑、发上霜雪是风景,让人心疼;司马受辱著书、东坡遭贬填词是风景,让人感动;……

请以“总有风景,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