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冰上丝绸之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亚洲和欧洲三大经济中心的北极航道,主要包括经过俄罗斯海域的“东北航道”和经过加拿大海域的“西北航道”。随着全球变暖,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加速,冰期缩短,为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北极地区被称为“人类最后的宝库”。200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北极地区油气潜力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储量估计分别高达900亿桶、1669万亿立方米和440亿桶,其中石油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约13%、天然气占30%、液化天然气占20%;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超过全世界已探明煤炭资源的总量;此外,金、铜、铅、铁等资源在北极也分布广泛。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应该以北极为目的地,开辟能源新通道,保障能源进口多元化。2017年12月8日,中俄亚马尔项目在北极圈落地,建成后每年将有400万吨液化气运往中国市场。
(摘编自程晓《新时代“冰上丝绸之路”战略与可持续发展》,《人民论坛》)
材料二:
“一带一路”与“北极航道”进出口贸易总值比较图
(单位:亿美元)
(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对欧洲出口约占中国出口总量的22%。中国对外贸易90%以上依赖海路运输,按照中国海运运费支出一般占贸易总量的10%左右计算,到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海运费用约为5300亿美元,如果利用“东北航道”则可以节省614亿—1468亿美元。依照传统的海上航运路线,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需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才能到达欧洲各港口,如果油轮吃水深度超过21.98米、重量超过25万吨(苏伊士运河的限载量),则必须绕道非洲好望角。作为东亚连接北欧、东欧及西欧地区的最短航线,“东北航道”相比传统的航线,可缩短大约三分之一的航程。
连通欧洲与中国的传统海上航运通道,途经战火频仍的西亚地区、海盗猖獗的南亚地区和美军基地遍布的东南亚地区,海上航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尽管“冰上丝绸之路”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但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航道沿线非传统安全威胁较少,且大部分航道距离陆地很近,主要经过俄罗斯北部海域的临岸地区,提升了海上航运的安全度。
(摘编自吴大辉《“冰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新延伸》)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5年—2015年,我国对“北极航道”国家出口额均高于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
B.我国从“一带一路”国家和“北极航道”国家的进口额在2014年都达到了最高峰,随后同时出现下滑。
C.2009年—2015年,我国从“一带一路”国家和“北极航道”国家的进口额差距逐年缩小。
D.从十六年的进出口额的角度看,“北极航道”沿线国家对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性高于“一带一路”国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遏制和解决全球变暖、南北两极的冰雪加速融化、极地冰期缩短等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B.北极地区多种主要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有“人类最后的宝库”之誉。正因如此,我国才提出“冰上丝绸之路”战略。
C.我国与欧盟互为最大的进口市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能全靠我国一己之力,离不开欧盟国家的合作开发。
D.我国往来欧洲的传统海上航运通道的安全主要受到美军基地的威胁,而“冰上丝绸之路”的航道大部分处在俄罗斯北部海域的临岸地区,基本可以避免美军威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6年我国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超过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收入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28.7%,占全行业比重由2010年的21%提升至2016年的63%,成为信息通信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窥一斑可见全貌。传统建筑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大力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已接入超过23万台设备,实时采集近一万个运行参数,能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教育方面,多地已经建成了覆盖广、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5%。社保方面,以“电子社保”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保服务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在各地得到实践,网络平台让事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透明。此外,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也在不断推广,例如安装传感器的自来水总管、数字化停车系统、数字化交通系统等也在探索实践中。
(摘编自《数字经济:改变社会发展生态》,《光明日报》2017年7月28日)
材料二:
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经济占比比较
(资料来源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注] 数字经济又被称为信息经济,包括“数字(信息)产业化”和“产业数字(信息)化”两个部分。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近19%,占GDP比重超过30%。信息时代来临,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材料三:
目前来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使得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生巨大转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复杂,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甚至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过程中,企业的信息化转型改造等需要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人才培养应当作为重点,这需要进行一定的政策性引导。
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是,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跨地区特点突出,平台企业成为新的主体,传统监管难以适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就需要规范企业平台责任,在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强政府治理,通过法律法规建设填补立法空白,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如何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也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挑战。目前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急需新的法律法规去规范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使用,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摘编自《数字经济:改变社会发展生态》)
材料四:
数字经济推动了共享经济在更多领域的融入。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通过数字交互完成分离。共享单车、共享租车,甚至共享房屋,让拥有不再是必需。租用带来的便利使得整体的社会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和最大节约。
数字经济也在用科技构建、凝聚社会的基础要素——信任。数字时代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可记录、实时可查询等优势为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构建数字信用。得益于数字信用,我们可以采购远在千里之外的各种物品,放心地搭乘陌生人的顺风车,方便快捷地得到金融借贷服务。
(摘自马化腾《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通信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基于互联网的业务,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逐步扩大到传统企业和社会服务业。
B.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为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C.互联网技术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电子社保”工程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让事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和透明。
D.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积极地运用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这一产业新形态正在供水、交通等领域开展探索和实践。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生的巨大转变,源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数字技术正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B.共享经济在数字经济推动下融入众多领域,数字交互使得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让拥有不再是必需。
C.数字经济给生活带来许多变化,比如使得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安全。
D.数字时代为参与其中的人们构建着数字信用,这是数字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否则金融借贷服务等难以实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显,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民短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2018年中国网民长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注] 分数越高代表频率越高,满分为5分。
(摘编自《2018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专题报告》)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只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辅助交通规划和整改。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来的人和交通的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中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向外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给我国交通现代化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B.通过分析材料二中的调査数据可知,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通过现在的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但中小城市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对其只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
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
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
材料二
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其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制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让稀有的生物物种得到恢复和再生,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贡献。地处世界第三极入口处的可可西里国际名声很大,这片高原上孕育的神秘物种更是引来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可谓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库,其不停变化的地貌和生态系统,也为这片净土增添了神秘。当人们在担忧气候变暖时,也许可可西里的些微地理生态变化,就可能是一些信号。珍惜这里的生命,就是珍惜我们的星球。
(摘编自《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具有世界意义》)
材料三
美国保护地体系在管理级别上分成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面,各个层面有不同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即在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如在国家公园内的经营项目一般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企业来进行经营。国家公园由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署负责,野生生物避难所由鱼类和野生生物署负责,海洋保护区由商务部负责,荒野地保护区由森林署、鱼类和野生动物署、国家公园署负责。
(摘编自《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引领者。
B.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口中的“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指的是中国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
C.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是一次全面认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过程。
D.美国生态保护异常严格,但在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可西里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这中间有许多人的辛苦付出,索南达杰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B.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让全世界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吸引全球的目光;不过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
C.材料一揭示了我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材料二分析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重要意义。
D.中国只要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就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3.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CRISPR-Cas9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2016年,来自四川大学的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CRISPR-Cas9技术从此开启了人类基因编辑的新纪元。
CRISPR这一叫法是90年代由西班牙科学家Francis Mojica首次提出的,他通过深入研究首先发现,细菌和古生菌DNA中一连串作为原始免疫系统基础的重复序列,能够帮助细菌“记录”病毒入侵者的DNA;Cas9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识别在CRISPR中存储的特殊序列,并通过序列匹配剪切所有的DNA。
虽然CRISPR-Cas9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发现,但直到2012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才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这篇文章介绍了当CRISPR-Cas9这一体系从细菌中取出,再引入那些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发生了什么。“在真核生物中,当你剪切DNA时,你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
(摘编自《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新浪医药新闻2018年3月5日)
材料二: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创了CRISPR的早期应用,当时科学家们使用早期版本的CRISPR来对抗牛奶和酸奶中的主要细菌,该细菌总是被病毒感染。那时候,CRISPR技术仍不成熟。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急需使用CRISPR保护粮食和农产品免受新细菌的侵害。基因编辑可以使种植更加高效,可以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主要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也可以创造出不受干旱和其他环境影响的作物。基因编辑会影响我们吃的食物,因为食物基因被编辑以后,食物有可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可以在杂货架上保存更长时间。
另外,运用CRISPR技术还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使用CRISPR对猪肉进行遗传工程改造,使猪体脂肪减少了24%。研究人员将小鼠基因插入猪细胞中,这样猪可以更好地调节体温。
(摘编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争议和未来》, 36氪2018年2月23日)
材料三:不久前,霍金在其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提到,未来将出现被改动基因的“超级人类”,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会增强,甚至将提高智力和寿命。而霍金恐怕也没想到,他所想的未来竟然在其离世后不到一年就来了,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对于这项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人们的反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
霍金在其遗作中说过,如果一部分人变成了“超人”,作为普通人将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随着基因改造技术的普及,普通人类将会逐渐消失,都变成经过基因改造的“超人”;二是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法通过基因改造进行提升的普通人类将变得“可有可无”,普通人类将会被“奴役”或是面临清洗。
关于改变基因来避免某种疾病的做法,是否能够取得效果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旦基因编辑不完全,那么非但无法预防疾病,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像此次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以预防艾滋病的做法,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基兰·穆斯努鲁指出“没有正常的CCR5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比如西尼罗河病毒,死于流感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在其实际效果之外,还存在十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学者认为以任意手段暂时或永久增加人体机能是十分“可怕”的,不光有学者对其担忧,2016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做过相应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民众也对基因编辑技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摘编自《抵制基因编辑技术,人类到底在恐惧什么?》,智能相对论2018年11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Francis Mojica首先发现的CRISPR-Cas9技术,之所以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主要是因为它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B.当科学家从细菌中取出CRISPR-Cas9,再引入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剪切DNA便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重写DNA的可能。
C.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始将CRISPR技术应用于人类食物生产这一领域,但早期应用阶段的CRISPR技术还不成熟。
D.霍金在其遗作中曾提到,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造成普通人类要么全部变身“超级人类”,要么被“奴役”或面临清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从积极的角度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有所肯定,认为这一技术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B.基因技术不仅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还能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作物全球短缺的状况,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
C.专家基兰·穆斯努鲁对此次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没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
D.对基因编辑技术以任意手段增加人体机能的做法,存在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一些学者和部分受访民众对此表达出不同程度的担忧。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业内人士称,5G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前服务的主要是人,而5G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说,5G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行业、社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在4G领域投资已超3 000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酝酿建设5G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5G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100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不过,我预计未来4G和5G会并存,并不是5G来了4G就会全部被淘汰掉。”某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5G将至,中国领跑:明年至少有5个城市规模组网,实现万物互联》,《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9期)
材料二:5G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在5G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4G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尽管如此,我国的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谈及影响5G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对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层面上,5G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由于频段高、覆盖差,必然需要有大量小基站,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有望明显改善;但能否根除覆盖盲点,仍是不确定事件。从市场层面看,究竟什么应用必须用5G,现在并不确定。业界所期待的物联网应用能否在近期担当业务收入的大任,也不乐观。
另外,我国几年前开建4G,现在网络负荷还很轻,2020年就开建5G,仅仅几年时间不太可能收回4G的投资。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专家认为,这些目前还不清楚。
(摘编自《5G标准已出 软肋犹存》,《中国科学报》2018年6月28日)
材料三: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 600千米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
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它们仍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
B.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
C.大量建设小基站有其必要性,只有这样才有望解决5G频段高、覆盖差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
D.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且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它甚至承担着改变整个社会的使命。
B.相较于4G时代,我国在5G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可从提案数量的提升和提案采纳度的提高中体现出来。
C.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与之不同,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强调我国在发展5G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3.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