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学业压力下,体育课改成文化课、自习课的现象时而发生害怕学生受伤而减少体育课的情况也时有耳闻。前段时间热播的某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幕:体育课开始了,来上课的学生字寥无几,大家都窝在教室里学习,理由是“快考试了,多看一会儿书”。这类现象在生活中数见不鲜。
对上述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见解?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体育课之我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100年前,《新青年》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诞生了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
40年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词写道:“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
展现了80年代新青年改革开放初期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唤醒了青年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主体意识。
材料二:
近年来,既有“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样的谆谆告诫,也有“谁的青春不迷茫”之类的喃喃追问;与此同时,“佛系青年”(不思进取、甘于安逸的年轻人)、“积极废人”(喜欢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年轻人)、“空巢青年”(独居异乡、情感孤独的年轻人)、“隐形贫困人口”(被物质欲望裹挟、入不敷出的年轻人)等青年“人设”热词也在年轻人中间火爆传播。
今天的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既应是参与者,也应是推动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在有机整合材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8月29日新华社转发:8月25日下午4点左右,在济南黄河济南段小杨庄岸边发生惊魂一幕:两名中学女生手牵手在黄河边蹚水,突然陷入深坑,同行男生试图下水营救,自己也没入水中,霎时水已没顶,伸出双手;有的水中起伏呼喊,岸上两名学生不知所措……
休假中在附近钓鱼的21岁小伙米欣立刻冲过去,边跑边向来找他的父母呼喊:“拿抄网!”捞鱼抄网有三米多长,救人肯定能用得着。在黄河边长大的父母知道米欣不会游泳,黄河多泥沙险恶暗坑,呼喊想劝阻他下水,改用棍子救人。米欣奋不顾身冲上去,两次陷入淤泥,只好退回来,改用木棍将三人一个个危急中的学生救上岸。
“给叔叔鞠三个躬!你们三个遇到贵人了,没有叔叔,这五个家庭就毁了。”5个孩子站成一排,郑重地向米欣连鞠三个躬,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家长们还提来牛肉、食用油、坚果等礼品,摆满整个客厅。救人视频在朋友圈传开,纷纷打来电话慰问;她们是某中学初一学生,13岁左右,还有不到一周就开学,她们相约来黄河岸边玩耍。
请你代家长写一篇为米欣申请“见义勇为模范人物”的申请书或向有关部门写一篇表扬信、感谢信,任选其一。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上的画面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作为一名时代青年,请据此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并不会这样。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使任何非遗资源都可能变成商品和赚钱的对象。虽然多数非遗可以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但确实有些非遗项目不适宜实行产业化经营。过度的商业开发和不当的产业运作,会对非遗保护传承产生种种负面效应。因此,要促进非遗产业化科学发展,首先必须对非遗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具体评估,合理界定非遗产业化的对象和范围。
某种非遗能否实行产业化开发,主要取决于其性质和生存方式。总的来说,非遗可分为宜产型和非宜产型两大类。宜产型非遗是指适宜通过产业化途径和手段来保护和传承的非遗,非宜产型非遗则反之。宜产型非遗具有经营性,而非宜产型非遗具有公益性。所谓非遗产业化,实际上是指对宜产型非遗的产业化开发和利用。当然,这种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即便是非宜产型非遗,其中的某些元素也是可以被适当开发利用的。
在非遗产业化开发进入实际运作之前,应当组织专家学者和有关各方对非遗资源进行实地考察、科学审视和全面评估,逐一分析和研究非遗项目的具体特点,论证和判定其宜产性,以便实施分类保护与管理。非遗资源宜产性评估既要切实遵循产业化的一般规律,追求非遗市场价值和参与开发各方的经济利益,又要充分考虑非遗的公共文化资源属性,确保非遗的社会效益和有效保护。换言之,评估应当寻求和体现非遗保护与开发及利益相关各方的权益均衡。
为最大限度地反映非遗资源产业化开发优势之大小,可根据非遗项目的品相要素、内容要素、经济要素、保障要素这四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进行非遗项目的宜产性评估和分类。评估过程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能定量评估的指标必须给出量化结果,为非遗产业化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在科学评估和分类的基础上,要对宜产型非遗保护和非宜产型非遗保护区别对待,分而治之。非遗的性质不同,所采取的保护方式和措施也应不同。对于远离现代生活、无市场生存能力的非宜产型非遗,应由政府承担保护职责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严格保护,按照该非遗原有的方式传承和发展,尽力维护其历史文化价值,优化其生存发展环境。而对于仍有市场需求、特别是潜在经济价值较高的宜产型非遗,则应在正确指导、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之下,借助市场力量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和双赢。因为市场是宜产型非遗生存的土壤、发展的平台,越有市场的非遗,就越有生命力。这种宜产型非遗保护与非宜产型非遗保护并举、分别实施的做法,充分考虑和照顾了两类非遗的不同特点,既可以使非宜产型非遗得到更为精心的针对性保护,又为宜产型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创设了更为宽松适宜的环境,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方式和路径。当然,无论针对何种非遗,无论保护还是开发,都要尊重非遗传承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和发挥有关各方尤其是非遗传承人及当地民众的主体意识和介入热情。
(摘编自张秉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科学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数非遗可以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因为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使任何非遗资源都可能变成商品和赚钱的对象。
B.非遗项目在品相、内容、经济、保障这四个方面的要素是综合进行非遗项目宜产性评估和分类的重要标准。
C.对非遗项目进行宜产性评估与分类,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定量分析,后者应给出量化结果,为决策提供依据。
D.非宜产型非遗,有的因远离现代生活而不具市场生存能力,若盲目动用市场力量开发,则可能无助于保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促进非遗产业化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非遗保护与开发对策,提挈下文。
B.文章从能否实行产业开发的角度区分了非遗资源的不同类型,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主体部分从非遗性质与生存方式、宜产性评估要素与方法方面进行论述。
D.文章指出不同性质的非遗应采取不同保护措施和方式,分析具体,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非遗资源宜产性评估只要维持非遗保护与开发及利益相关各方的权益平衡,则非遗的社会效益与有效保护就能实现。
B.借助市场力量对宜产型非遗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加强和促进宜产型非遗的保护,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和双赢。
C.非宜产型非遗具有公益性而不具经营性,如果要获得针对性保护,就决不可以对它实施任何市场倾向的开发与利用。
D.对于富含经济价值的宜产型非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果它能在有效监管之下运作,就可以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