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未几,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②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无何,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徙知黄州,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夫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手实法:宋神宗时所建立的令民自报田地财产的办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B.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C.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D.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擢”,在古代官职变动中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陟”、“左迁”、“徙”与之同义。

C.“吾侪”是指我们这些人。“侪”表示一类人,类似的词语有:属、辈、类、曹、族、等。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勇于担当。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就手实法直接向提举官指出这部法令的不当之处,让提举官大为吃惊,不久,朝廷得知法令有害于百姓,就废除了它。

D.苏轼心胸坦荡。苏轼被小人排挤,离开朝廷到黄州任职时,与田夫野老相伴于乡间,并且在所居东坡之处修建一座房子,自号“东坡居士”。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②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1.B 2.B 3.A 4.①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定不会让大水冲塌城墙。 ②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的规劝卓识的议论,正直而有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轼”作“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A项、C项。 “司农”是个官职名字,不能断开,排除D项。 译文:当时新的法令纷纷颁布,苏轼在这时,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宁。改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自报财产的手实法,不立即实行的以违反诏令论罪。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左迁’与之同义”错误。“左迁”指贬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A项,“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错误,原文“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此处的“厌”指虚夸,即人们认为他说的太虚夸,不信服。 故选A。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①“皆”,全、都;“吾谁与守”(宾语前置句);“是”,代词,这里;“决”,绝对;“败”,冲毁。②“为”,动词,成为;“本”,根本;“谠论”,卓越的议论;“挺挺”,正直的样子;“其”,代词,他;“右”,超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马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来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造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B.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C.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D.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也称“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B.在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擢”“陟”“升”都是指提升官职,“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D.古代用来纪日的方法有多种,干支月相兼用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文中“辛丑朔”:干支置前,表示这天是辛丑日;月相列后,表示这天是初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博学强识,曾跟从西洋人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机等其他书籍。

B.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的《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中,有关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C.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光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D.徐光启堪称治国经世之才,可遗憾的是,等到他掌握大权时,年纪已老,又赶上奸臣专权,其抱负无法实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1.下列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为唐朝边境的稳定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暠作为人子,践行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去职居丧,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春节的庙会、元宵的花灯、清明的细雨、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明月、重阳的菊花……这些传统节日的特定文化符号,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请按下面括号中的要求在“________(人或地点)的_________(节日)”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并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遇见阳光雨露,遇见冬雪彩虹;我们也遇见微笑,遇见温情……每一刻,都有美好的遇见。你的生活中,有过怎样的遇见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最美的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有思考,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22日,温州文成322国道,在只有两条车道的连续下坡路段,一辆正在检修的重型半挂车,突然越过黄线逆向加速滑行……险情一触即发。这时,正驾车路过的轿车司机刘文忠见状立刻下车,飞身从大货车右侧攀上货车,打开门钻入车中。几秒后,大货车安全停驶,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视频被传上网后,网友们纷纷点赞,称他是“平民英雄”,“即使没有披风和铠甲,他也是勇敢无敌的英雄”。但也有网友认为,刘文忠算不上什么“英雄”,顶多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读了上面的材料,针对网友的评论,你有怎样的想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