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著名作家王蒙说: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著名作家王蒙说: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灵的共振。可以说,《红楼梦》能够帮助你体验人生,请写出你从《红楼梦》中获得的人生体验。要求:观点鲜明,有原著内容、情节的依托,150字左右。

②为纪念巴金诞辰115 周年,巴金故居、中国现代文学馆等联合举办了“温暖的友情一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即亲笔信)展”,展出巴金与鲁迅、叶圣陶、茅盾、冰心、沈从文、赵树理等老友的往来手札。你认为手札与友情的关系是什么?要求:观点鲜明,有层次,150字左右。

③北京冬奥组委推出主题为“鼓舞冬奥,龙腾神州”的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鸿运金鼓”系列新品。请以“鸿运金鼓”为对象,写一段为冬奥健儿擂鼓助威为主题的宣传文字。要求:有真挚的情感,有鼓舞力与感染力,150字左右。

说明:“鸿运金鼓”鼓身正面呈现着北京2022 年冬奥会会徽,背面则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鸟巢、竞赛场馆冰立方、天坛、延庆的海陀山以及长城四大关口之一张家口的大境门]作为创意元素设计,画面下方铭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印鉴。

 

①见贤思齐。《红楼梦》 中香菱喜欢作诗,在她得知林黛玉作诗作得好之后,便把其当作自身榜样并主动拜师学诗,虽然香菱诗词基础差,但面对才华和诗词能力高于自己的林黛玉,她想的是如何能像她一样好。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香菱的诗终于有起色了。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想办法追赶上他们,这样才会有更好的自己,所有人都见贤思齐时,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将洋溢进步的力量。②见字如面,书信是友情最好的纽带。文人之间的交往与互相影响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书信往来记录着记忆与诗意,这些手札,我们可以从中领会那一代人的风骨与精神,更是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脉脉流动的情谊。纸短情长,这些珍贵的书信,让人感动至深。岁月流逝,它们是历史的记录,珍贵的文献,让我们窥见历史的背影。③鸿运金鼓,敲出铿锵的音符,燃烧激情冰雪,驰骋成功的雪道;看体育健儿雪上英姿,瞧各国英豪潇洒瞬间;鸿运金鼓,敲出强劲的旋律,灿烂纯洁的冰雪,舞动激情的约会;用炽热的心,融化坚实的冰;鸿运金鼓,敲出我们的热情,让骏马奔腾,让蛟龙腾空,让猛虎出洞,让北京的这个冬天不再冷!鸿运金鼓,鼓舞冬奥,龙腾神州! 【解析】 ①选做一: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是一篇微写作,题干给出的写作方向,考生要紧紧围绕要求写作,本题的写作角度是在规定的名著《红楼梦》里,选择和你产生情感共鸣,能够给你“人生体验”的内容,要求结合具体的情节写出你的人生感悟。这就要求学生要对名著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简练通顺。 ②选做二: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是议论式微写作。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手札”与“友情”的关系是什么?要求学生辩证的分析之一问题,观点鲜明,有层次。 ③选做三: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题干要求,明白写作方向,做到重点突出,语言简洁,符合字数要求。分析题目“请以‘鸿运金鼓’为对象,写一段为冬奥健儿擂鼓助威为主题的宣传文字”,“冬奥健儿擂鼓助威为主题的宣传文字”是写作内容,会用到平时的阅历和积累;“有真挚的情感,有鼓舞力与感染力”是写作要达到的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敦煌

①又见敦煌,一眼千年。

②你已矗立一千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在千年的风沙里。岁月侵蚀了你的容颜,风沙磨砺了你的风骨。你巍然屹立,千年不倒。为了见你,我穿越了千年风尘和漫漫黄沙,我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从21世纪的现代文明世界,从水草丰沛的长江之滨,来到你身边。我终于见到你,如你的名字,你盛大辉煌,我热泪盈眶。虽然你并不认识我。

③第一次见你,是在儿时的课本里。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像一串有魔力的符号,又犹如神奇的密码一样,镌刻在我的心上,我想要破解密码里到底藏着些什么。我想,见到你,一切会豁然开朗,我会见到你吗?

④你远在千里之遥, 在戈壁沙漠与漫天黄沙之间。你远在千年之外,在颠沛流离的时代。

⑤我想要抵达你身边。你还在吗?

⑥一带一路的兴起,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座边陲小城,人们纷至沓来,只为一睹你的风采,哪怕只是远远地望着,哪怕只看一眼。

⑦一千年后,我终于来了,我在你的脚下,虔诚地望着你。拨开千年的风沙,撩起神秘的面纱,我见到了你。漫天黄沙散去,大西北的天空辽阔而晶莹,蓝莹莹的天空下,你静静地矗立着,面对千年后的文明时代和自诩文明时代的人们。而你的文明,比我们早了一千多年,你却静默不语。

⑧我轻轻地走近你,怕我的脚步惊忧到你;我尽量控制住呼吸,怕来自现代社会的混浊气息侵扰了你。游客中有人不知觉地伸出手去,触摸到的是冷冰冰的玻璃,讪讪地缩回了手。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一百年前那个寒冷的沙漠之夜,这里发生了一场浩劫,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装了二十九个大箱子,五辆大车,每辆都要三四匹马来拉。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灾难接连而至,每一次,都是一次流血的记忆。那是一个国家的伤口,那是一个民族的伤痕,伤口早已风干,伤痕仍在,那是不能忘却的记忆。所幸,我还是来了,趁你还在。

⑨隔着千年时光,隔着似有若无的玻璃,我终于见到你,我静静地凝望你。你离我很近,却又很远。目光企及,却难以抵达。

(10)我轻轻地走近你,那穿越千年而来的壁画,有的依然鲜艳夺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因遭受人为破坏,已经开始剥落,容颜不再光鲜,有的已残缺不全,流落异国他.乡……

(11)幸运的是,我还是见到了你,见到了真实的你。走进那幽深昏暗的石窟,满眼都是精美的壁画。其画工之精致、色彩之丰富、图案之繁复、构图之精妙、人物勾勒之精致,令人叹为观止。我难以想象,在那遥远的年代,没有高超的科技手段,工匠们是如何实现这样恢弘的工程的?尤其是那满墙的小佛像,如同三D打印出来的,无数个图案一模一样,几乎无一偏差,甚是壮观。

(12)慢行慢看,行走在昏暗的洞窟里,我的眼前总会倏忽一亮。那是什么?有人轻声道。我抬眼望去,洞窟的顶上,有很多年轻的女子飞了起来,衣袂飘飘,神情明媚,细腻丰富的面部表情,层次分明的色彩,飞舞的衣袖和裙袂。是飞天!我不禁惊呼起来。以前只在文字描述和图片中见到的飞天,今天第一次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飞天,是敦煌的标志,临空飞舞、彩带飞扬、反弹琵琶、奏乐散花,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那神奇的图腾,是远古的岁月里,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人安详。

(13)我继续行走着,在昏暗的洞窟中。我听到一百年前,一群人在黑夜中搬运的窸窸窣窣声,虽然声音极其微弱,行动极其隐蔽,但我还是听到了。我听到王道士与斯坦因的对话,我听到远古的叹息声。一千年的伤痕犹在,岁月抹不去记忆。

(14)敦煌,曾经多么盛大辉煌,又曾经多么落魄颓败。遗憾的是,我没有亲眼见到你的盛大辉煌时期;幸运的是,在千年以后,我能够安详地走进你,安静地面对你。

(15)曾经,敦煌是国际性枢纽大都市,集中了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丝绸、玉石、僧侣和职业妇女。大约,就像现在的.上海一样吧。

(16)敦煌,就这样存在了一千多年,有过落魄,但从未被遗忘。在来敦煌的第一天,敦煌画院里那位美丽优雅的李艺老师十分自豪地说,她生于斯长于斯,她热爱敦煌,敦煌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来到敦煌、研究敦煌、守护敦煌,才有了举世闻名的敦煌。我们很幸运,能够这样靠近敦煌。

(10)走出神秘的洞窟,傍晚六七点钟的太阳,依然很热烈。大西北辽阔的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一排排土黄色的石窟,沿着山体延展开去,蔚为壮观。九层楼的建筑依然在,依山而建、高耸飞檐、朱漆栏杆,映衬着大西北湛蓝的晴天,雄伟壮观。这座初唐时建的木结构九层楼即莫高窟第96窟,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18)我流连于此,时间太短太短,千年的文化,用多长时间来观瞻都不为过。一眼千年,得有多深的缘分,才能穿越时空,彼此相见。由于岁月的侵蚀,很多壁画正在毁坏,可供参观的洞窟越来越少。尽管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但自然的力量,是人力所不能阻挡的,只能尽量慢一些,再慢一些。若干年后,不知道后来的人们能不能如我一样有幸看到。

(19)余秋雨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20)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在莫高窟里辛勤劳作,这些艺术的壮举汇聚起来,是何等壮阔的生命!人类不能阻挡时间的步伐,不能阻止大自然之手,但艺术的生命永恒。再过一千年,或许敦煌已幻化成一个符号,但那曾经的盛大辉煌,定会永恒。

(21)一眼千年,必将永恒。

(取材于余慧的同名散文,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沙磨砺了你的风骨    磨砺:摩擦使锐利,比喻磨炼。

B.我想,见到你,一切会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C.令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临空飞舞、彩带飞扬、反弹琵琶、奏乐散花    反弹琵琶: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回忆第一次见敦煌是在儿时的课本里,并把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比作一串有魔力的符号、神奇的密码,可见对敦煌向往已久。

B.作者在昏暗的洞窟中,确实听到了一百年前一群人在黑夜中搬运敦煌文物的窸窸窣窣声、王道士与斯坦因的对话声、远古的叹息声。

C.文中提到李艺老师,是为了说明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敦煌虽有过落魄但从未被遗忘,今天有无数人来到敦煌,并研究敦煌,守护敦煌。

D.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 是为了与敦煌建立一种直接对话关系,便于抒发渴望见到、虔诚膜拜、小心走近、静静凝望敦煌等独特感受。

3.文章第⑦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站在敦煌脚下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4.文章第(19)段写道,余秋雨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对敦煌所遭的劫掠和曾经的灾难,作者指出那是“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的,我们真的应铭记历史,不能忘却。请结合原文,并联系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不能忘却的记忆”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屈原在《国殇》中用“____________” 热烈礼赞阵亡将士,说他们英灵不泯,即使死了也是鬼中豪杰。

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由梦境转人现实后的失落之感。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来警示唐朝统治者,要从秦的灭亡中汲取教训,不要让后世像秦之后人哀叹秦的灭亡那样因唐的灭亡而哀叹。

④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而其“有远略”的表现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①吹帽:语出“孟嘉落帽”,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②倩: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年事已高的诗人面对悲凉的秋色,借与友人游乐而力图宽慰自己。

B.颔联写诗人惭愧自己头发稀落,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帽子扶正。

C.颈联写水流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奔泻,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气势宏大。

D.尾联写明年再相聚时,不知谁还健在,不如细细看看茱萸与友人一醉方休。

2.下列诗句与本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3.古时重阳节有登高佩带茱萸的习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写到了“茱萸”。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抒发情感的异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查看答案

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樊迟)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注释:①皋陶:舜时的贤臣,以正直闻名天下。②伊尹:商汤时的贤能辅相,为商朝的建立和富强做出了伟大贡献。

(1)请结合第一则语段相关内容分析“举直”的含义(请简要写出分析过程)。

(2)请根据上述两则语段的内容指出,“举直错诸枉”有哪些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注释:①纤离:骏马名。②鼍,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③駃騠:骏马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误

②获楚、魏之师,地千里        举:攻占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

④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       服:服饰,饰品

⑤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⑥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拒绝

⑦此所谓“借寇兵而盗粮”者也    赍:给予,送给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者多    宝:珍视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     内自虚外树怨于诸侯

B.孝公用商鞅法       使天下士退而不敢西向

C.此四君者,皆客之功       今逐客资敌国

D.江南金锡不用      非秦者去,客者逐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

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

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

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6.秦王看了李斯这篇《谏逐客书》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请从所持立场、文章内容、语言运用、论证方法等角度各选一点分条简述李斯这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原因。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