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理由的是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物种起源>绪论》节选)
A.我曾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
B.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我专心思索问题并写出了若干简短笔记。
C.1844年,我把简短笔记扩大为当时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D.纲要完成之后直到现在,我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虛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 殊:特殊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长
C.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感慨系之矣 B.不知老之将至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不能喻之于怀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第一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B.节选第二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表明作者的看法,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C.节选部分在句法上骈句与散句结合,而以骈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具有一种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
D.节选部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晋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修养,从而激发我们去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
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以“瑟瑟”秋风下的环境渲染离别的萧瑟落寞。
B.第三、四句先用互文手法说主客下马上船饯别,再以“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C.第五句中“惨”字点出饯别的黯然凄凉,第六句进一步渲染环境 ,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D.最后两句叙写送者忘归。行者不发的事实,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教导我谨慎地待人接物,并担负起向皇帝推荐人才的责任。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没有犯错的年份,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到来。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这两种对策, 宁可答应来背负秦国的委屈。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况且世上的人都称赞他,却不加以劝诫。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游于赤壁之下 B.具告以事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而君幸于赵王
下列诗句内容与浙江风景名胜无关的一项是
A.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B.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