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奥”,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

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槽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槽糕的发明”,下列不属于原因的一项是()

A.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B.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C.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D.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1.B 2.D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错,“臭”是因为它造成了环境污染。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只是消费者的看法,与塑料袋是否“糟糕”无关。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理由的是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物种起源>绪论》节选)

A.我曾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

B.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我专心思索问题并写出了若干简短笔记。

C.1844年,我把简短笔记扩大为当时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D.纲要完成之后直到现在,我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虛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              殊:特殊

B.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长

C.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D.固知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感慨系 B.不知老将至

C.犹不能不以兴怀 D.不能喻于怀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第一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B.节选第二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表明作者的看法,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C.节选部分在句法上骈句与散句结合,而以骈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具有一种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

D.节选部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晋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修养,从而激发我们去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以“瑟瑟”秋风下的环境渲染离别的萧瑟落寞。

B.第三、四句先用互文手法说主客下马上船饯别,再以“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C.第五句中“惨”字点出饯别的黯然凄凉,第六句进一步渲染环境 ,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D.最后两句叙写送者忘归。行者不发的事实,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教导我谨慎地待人接物,并担负起向皇帝推荐人才的责任。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没有犯错的年份,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到来。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这两种对策, 宁可答应来背负秦国的委屈。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况且世上的人都称赞他,却不加以劝诫。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游于赤壁之下 B.具告以事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而君幸于赵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