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民俗文化,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①___,并代代传承,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一个人从一出生,就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生活。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②__ 。物质文化指衣食住行、生产、交易、财产等可以用实物表示其文化内容的部分;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可见,民俗文化③__,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与想象,这看似背道而驰的两极,却是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兼备的可贵品质。平庸的作品往往不够现实,也不够有想象力,从而无法碰撞出强大艺术张力。而优秀作品,其创作者在对现实的敏锐发现和真实触摸中,被激发出强烈的表达欲,并且相信他的所感所思应当并且能够感动他人,与此同时,他又能调动非凡想象力,组织独特艺术语言使他的思想情志得以凸显。事实上,想象力仿佛古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安泰,( )。同样地,现实土壤无论多么丰饶,也必须借助想象力才能够生长万物、营造伸向天际的文明殿堂。中国观众希望在大银幕上看到现实,但不需要机械地、没有情感投入地照搬现实,更不是片面地、过于主观地曲解现实。中国观众期待电影想象力,但这种想象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更不是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
当创作者真正站在广大观众立场来理解想象和现实的关系,他们就会意识到,中国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是以理想之光照亮现实。作品既要能触及观众的现实焦虑,又能以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给予“电影式的解答”,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不仅这种倾向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还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娱乐观众、陶冶情操、传播正面价值观三者兼具的电影作品,应当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
(摘编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 》左衡《不够现实 仍缺想象(新挑战)》)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真正的力量才能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获得
B.真正的力量的获得唯有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
C.唯有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D.真正的力量只有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才能获得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电影式的解答”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B.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倾向既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也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
B.既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这种倾向也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
C.这种倾向不仅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还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
D.不仅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这种倾向还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周瑜年轻有为、指挥若定的气度。
(2)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古喻今、反对草率出兵的句子是_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装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装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装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伺字仲文,安陆人。少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平,内徙江夏。伺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揖称名而已。及为将,遂以谦恭称。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率部党攻灭之。转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其后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署为左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敏弟恢称荆州刺史,在武昌,侃率伺及诸军进讨,破之。敏、恢既平,伺以功封亭侯,领骑督。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永嘉中,石勒破江夏,伺与杨珉走夏口。及陶侃来戍夏口,伺依之,加明威将军。随侃讨杜弢,有殊功。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以弩射贼大帅数人。贼于水边作阵,箭中伺胫,气色不变。诸军寻至,贼溃,死者太半。加威远将军。时王敦欲用从弟暠代侃为荆州。暠将西出,遣长史刘浚留镇扬口垒。时杜曾请讨第五猗于襄阳,伺谓暠曰:“曾是猾贼,欲诱引官军使西,然后兼道袭扬口耳。”暠性矜厉自用,遂西行。曾等果驰还。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时郑攀党马俊等亦来攻垒,俊妻子先在垒内,或请皮其面以示之。伺曰:“杀其妻子,未能解围,但益其怒耳。”乃止。及贼攻陷北门,伺被伤退入船。
杜曾遣说伺云:“马俊等感卿恩,妻孥得活。尽以卿家外内百口付俊,俊已尽心收视,卿可来也。”伺答曰:“贼无白首者,今吾年六十余,不能复与卿作贼。吾死,当归南,妻子付汝。”乃还甑山。时王暠与李桓、杜曾相持,累战甑山下。伺惊创而卒。因葬甑山。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注)滠(shè):水名,在中国湖北省。甄:军队的两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B.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C.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D.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2.下列对文中加下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B.领,担任,特指兼任。在古代表官职升降的词语中,与“领”意思相同的还有“兼”。
C.永嘉,文中指西晋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D.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伺不善言谈,为人谦恭。他做郡将督的时候见到乡里士大夫只是作揖报个姓名,做了将军之后便以谦恭著称。
B.朱伺作战勇武,有胆有识。他懂得用兵之道,曾率部党消灭了叛乱的张昌,后又跟随陶侃平定了陈敏陈恢之乱、讨伐杜弢,屡建功勋。
C.朱伺心地善良,坚守道义。他阻止了杀死马俊妻子儿女的行为,拒绝杜曾的劝降,表示自己绝不做盗贼,毅然返回甑山。
D.朱伺头脑清醒,善于识人。他深知王暠刚愎自用,杜曾是奸猾之贼,二人必定会交战,预先将家人送到马俊营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
(2)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家(节选)
巴金
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然而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见鬼!”觉慧骂着。“你只配干这些事!”
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
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我这里没有鬼!”
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插着门。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愿意?”
“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爷爷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
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他打来。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好,我给你们开罢。”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些带怒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他完全忘却这些人是他的长辈。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爷爷捉鬼。”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
“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巴!”
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反复说“一个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鬼”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B.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于讽刺意味。
C.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尊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
D.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2.本文结尾为什么说觉慧的胜利是一次“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的“大获全胜”?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巴金在《<家>初版代序》中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出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请结合本文中三代人的表现,分析小说中“家”崩溃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