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中英联合研究表明,中欧贸易时间不晚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 试题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压缩能力。解答语句压缩题,首先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陈述对象。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个完整意思。答案要点采用“一句话”的形式,即可以用单句、复句、对句的形式答题。本题要求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通读语段,可知陈述对象是中国和英国,所做的事情时一起研究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这一研究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推进到了唐代,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然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此类题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不超过50个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①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②_____________,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③____________,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 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 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 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 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 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 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 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借“猿”“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蜀府将

唐·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国(大理国)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 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 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 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①彀者:射手。彀,拉满弓。②庞煖:赵将,本赵人,后为燕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B.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C.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D.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B.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赏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战士。

C.单于,汉时匈奴首领的名字,姓单名于。

D.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元的第一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戍守边陲,采取以固守防御为主的战略,阻止了匈奴的入侵,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B.李牧为了国家忍辱负重抗干扰,常受命于危难之际击溃强敌,表现了一代名将的品格。

C.李牧无法挽救昏君治国的局面,终因谗言而被杀,赵王昏庸糊涂不辨真相,令人叹息。

D.李牧用兵有法,不违心媚上,终使赵王不悦,功高盖世招佞臣妒忌,为秦反间计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

(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