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本文对青蒿素治病救人的具体描写太少,影响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本文写科研的同时,不忘提及科研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药物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振奋人心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启示,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要关注人类的需求,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以“梦想”结尾有什么好处?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⑯,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感化的形成。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