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但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古论今。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赂秦”。六国的失败,一方面是因为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另一方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的实力,加上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由分裂到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然而作者本意不在于探究六国灭亡的原因,他的意图是以六国赂秦而破灭来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辽、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文章论点并分析本文中心论点的正确性的能力。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解答此类试题,学生要熟读文章,分析文章结构,到引论部分直接提取中心论点即可。然后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真实,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真正原因。 第一小问:本文作者开门见山在开篇即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作者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深入充分,逻辑严密。 第二小问,答题分三步走: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回答“这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原因,即本文的写作手法——借古讽今,最后要从六国自身的弊病和秦国强大整两个方面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赂秦”,而是由于六国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思改革进取,不采取富国强兵之策,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从而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被历史淘汰。同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再说,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作者本意不在于探究六国灭亡的原因,他的意图是以六国赂秦而破灭来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辽、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固定句式

⑫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状语后置句

⑪多于南亩之农夫              正常语序应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宾语前置句

⑩秦人不暇自哀      否定句中代词“_______”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省略句

⑤长桥卧波/复道行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省略介词“___________

⑥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___________”后省略介词“___________

⑦谁得而族灭也          “___________”后省略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___________”后省略宾语“___________

⑨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后省略主语“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被动句

④函谷举                语意被动,“___________”,被攻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