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明论 苏洵 天下有大知①,有小知。人之知虑有所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明论

苏洵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知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常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

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区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天下尝有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焉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

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

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与左右誉阿而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易知也。从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有改动)

(注)①知:同“智”,智慧。②绕:巡绕。③明:洞察力。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人以其所及而其所不及            济:帮助

B.大可以四海                        被:覆盖

C.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而成功博也    约:节约

D.左右誉阿而即墨者几人              毁:诽谤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B.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C.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D.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父:诸侯之子称其父为“君父”。有时特指天子。在本文中的含义,是第二种。

B.即位:指站在中庭左右规定的位置上。常指开始成为帝王,诸侯或臣子任某职务。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后来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D.大夫:职官等级名。夏商周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作者将治国者分为“圣人”“贤人”“愚人”三类,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2段运用比喻论证,提出论题:治国不能只凭“雷霆日轰轰”,而应“用其明”。

C.后三段作者扣住“精”字,反复论证了愚者“功不成”是因为“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

D.第4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齐威王的故事说明要想使事情成功,可从自己最熟悉的方面入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

(2)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

 

1.C 2.B 3.B 4.C 5.(1)虽然雷霆不能为天下把这些人全部轰击干净,但天下人之所以心惊胆战、不敢冒犯,是因为人们摸不清雷霆到底会在什么时候轰击下来。(2)这中间没有别的原因,只要专心去干以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事情,那自己所能办到的事情必然就会干得很精妙;只要分心去干以自己的能力所不能办到的事情,那自己所能办到的事情必然就会干得很粗糙。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本题, C项,“约”的意思结合“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理【解析】 我只是赞赏那些有才能的人用心简单而能获得极大的成功。“约”译为“简单,简要”。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 “既不能常”“又不能时”结构相同,其间应断开,排除C、D两项。“济”为动词,“其所不及”为宾语,两者构成动宾结构,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断句后疏通句意为:既不能“常”,又不能“时”,那就太可悲了,什么事都完了!只有具备了“大智慧”,然后才能“常”;(只有)用以自己的才能所能办到的(事情)来弥补以自己的才能所办不到的(事情),然后才能“时”。 故选B。 3.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 B项,“即位”只能用于君主或诸侯,不能用于普通臣子任职。 故选B。 4.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本题, C项,后三段作者反复论证了“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 故选C。 5.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本题, (1)得分点:为,介词,替;此等辈,这些人;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兢兢然,心惊胆战的样子;犯,冒犯;最后一句是判断句。 (2)得分点:是,代词,这;专,专心;其,自己;精,精妙;粗:粗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下面的句子。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写出歌舞盛况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世人只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从词类活用角度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辞楼下殿,来于秦②李牧连之③鼎④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⑤燕赵之收藏割⑦秦者秦也⑧后人哀之而不之⑨盖失强援,不能独,⑩惜其用武而不

A.①④/②⑤/③⑧⑨/⑥⑦⑩ B.①⑤/②⑥⑦/③⑧/④⑨⑩

C.①⑥⑦/②⑤⑧/③⑨/④⑩ D.①⑥/②/③⑧/④⑦/⑤/⑨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⑨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A.①③⑥⑨ 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⑨ D.①④⑦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