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 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 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 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无所不能知晓。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张力,艺术效果越强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C.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叙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就能赋予作品真诚性,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D.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B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无所不能知晓”错误,原文是“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C项,“亲身经历”错误,“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项,“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错误,夸大第一人称的作用。原文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故选B。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只要……就”错误,太绝对; B项,“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称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D项,“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错误,无中生有。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引用此句,运用比喻论证方法,把六国用土地贿赂秦国的事实和导致灭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请你也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简单论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明论

苏洵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知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常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

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区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天下尝有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焉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

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

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与左右誉阿而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易知也。从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有改动)

(注)①知:同“智”,智慧。②绕:巡绕。③明:洞察力。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人以其所及而其所不及            济:帮助

B.大可以四海                        被:覆盖

C.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而成功博也    约:节约

D.左右誉阿而即墨者几人              毁:诽谤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B.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C.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D.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父:诸侯之子称其父为“君父”。有时特指天子。在本文中的含义,是第二种。

B.即位:指站在中庭左右规定的位置上。常指开始成为帝王,诸侯或臣子任某职务。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后来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D.大夫:职官等级名。夏商周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作者将治国者分为“圣人”“贤人”“愚人”三类,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2段运用比喻论证,提出论题:治国不能只凭“雷霆日轰轰”,而应“用其明”。

C.后三段作者扣住“精”字,反复论证了愚者“功不成”是因为“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

D.第4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齐威王的故事说明要想使事情成功,可从自己最熟悉的方面入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

(2)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写出歌舞盛况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世人只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