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文所阐述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

课文所阐述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好不好?

 

①全文以“木叶”作为引论、立论和结论的依据,以“说木叶’”为题,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性论文。②标题拟为“说‘木叶’”,可以把深奧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③“木叶”具有暗示性,用来阐释古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考查学生阅读文本、提取筛选、整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得出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首先明确作者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即可。 解答此题,要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针对自己的观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根据。读全文,我们发现,以“木叶”这一个典型的意象为切入点来揭示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以此为典例来详细讲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种以实例论述的方式,比纯粹的道理论述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全文内容都围绕着“木叶”入手,以“说‘木叶’”为标题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效果。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这样论述,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这对我们欣赏诗歌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

 

查看答案

“落木”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落叶”“黄叶”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木”除了有落叶的暗示,还有什么暗示?作者是如何论述“木叶”的形象特点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