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地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诃夫小说选。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了地铁宿舍,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好。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
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都早有孩子了呢!
那天告别时,她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那座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她又问我:您还认得出我来吗?起初,我真的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她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地铁宿舍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
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姐?”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说:你过得够好的了!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
她咯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分别的时候,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她还告诉我,地铁宿舍二十多年前就都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副食店早被淹没在楼群里了。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形象,文章选取了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宾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她的变化。
B.“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副食店的渺小;也正是其渺小等原因,所以很快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C.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契诃夫小说的感受相呼应,也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
D.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大,作者采用顺叙的手法描写了四十年的人和生活的变化,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风貌。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她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
3.“那一排钻天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村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注]每种情况三条柱形图依次为个性、兴趣、能力。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 很强 | 较强 | 一般 | 不具备 | 没有考虑 |
合作意识 | 19.7 | 32.4 | 45.8 | 1.2 | 0.9 |
竞争意识 | 21.3 | 24.5 | 45.6 | 5.4 | 3.2 |
创新意识 | 15.5 | 33.3 | 41.9 | 5.9 | 3.4 |
社会适应能力 | 23.5 | 21.2 | 51 | 0.3 | 4 |
人际交往能力 | 22.6 | 37.9 | 36.7 | 0.3 | 2.5 |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的、主动的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1.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2.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3.根据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的两极式的人生意义赋予方式,在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一连串不切实际的运动带来幻灭之后,导致民众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狂热,财富的诱惑,曾几何时让人忘掉了意义的需求。如今“无公德个人”的盛行,再次表明了个体面临着深层的意义危机。
启蒙的根本,其实是意义体系的重建。但意义体系必是依托于相应的文明秩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意义危机,就是国家的危机。今天依然还有国家真正强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但个人自主和个性解放确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觉醒的自我如何安顿?相互的关系如何协调?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的重建,无疑是最大的挑战。这种意义体系的重建,不可能是完全新创,而必定是扬弃既往的积淀,顺应未来的趋向,同时能够满足深层的期待,耦合微妙的情感结构。
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儒家精神是不可能缺席的元素。当然,儒家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复合体。历史上展现的儒家,都是特定权力结构从这个复合体中择取了与之亲和的要素进行组合的产物。不少当代学人就是在反思儒家的社会历史建构中,萃取出儒家的精神。譬如,杜维明将儒家精神总结为学以成人、现世精神、内在超越和人际关系。这种解读显然基于现代视域而让儒家能在现代文明中继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为曾由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注入中国的内涵和活力。
在所谓的后现代处境中,儒家自我是否可以超越西方伦理自我与审美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另辟一条启蒙的出路?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取向的儒家文化,确实主要致力于心力的建设,而不太措意制度性安排。这种直指人心的学说及其实践,当人心迷失于权势和利益之中的时候,经常颇为无奈。但当时机成熟,机缘巧合,又如当头棒喝,可以激发和焕发出勃勃生机,别开生面。
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一直放任法家的渗透和收编,固化为三纲五常而最终跟专制权力合谋,将一颗活泼泼的仁心,安放在庞大官僚躯体之中。但道德的强心剂,并不总能将易于麻木不仁的机体唤醒。20 世纪初的中国启蒙者眼中的儒家,事实上成了专制压迫和社会麻木的替罪羊。但将罪恶归咎于遮羞布,显然是找错了标靶,何况这块遮羞布还不是原本的底色。如何将这一颗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经过现代理念的启蒙后,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也许是儒家应该追求乃至应有的归宿吧。当然,这颗仁心必定也会给这个文明秩序带来自己特有的韵律。
(摘编自成伯清《自我与启蒙:儒家精神的现代转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之所以存在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与两极式的人生意义赋予方式有很大关系。
B. 完成国家真正强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与重建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相比,前者更具挑战性。
C. 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持续不断地被法家渗透和改造,进而成为20世纪初中国启蒙者批判的标靶。
D. 儒家应该追求的是将经过现代理念启蒙的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个体面临的深层意义危机为事实背景,论证了意义体系重构中的儒家精神与文明秩序之间的关系。
B. 第二段先后论述了意义体系重建的重要性、方法与作用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条理清晰,论述严谨,逐层深入。
C. 第三段列举杜维明总结儒家精神的例子,旨在论证儒家精神的萃取是在反思基础上对自身的时代内涵的总结阐发。
D. 第四段论述了致力于心力建设的儒家文化,其体现出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很大程度上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意义体系的重建,不是完全新创,而是扬弃了既往的积淀,满足了深层的期待,耦合了微妙的情感结构。
B. 儒家精神在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中是不可阙如的基础。当然,儒家这个复合体本身也在不断演变。
C. 历史上展现的儒家,都是特定权力结构从儒家这一复合体中有目的的择取与之亲和的要素进行组合的产物。
D. 在所谓的后现代处境中,忽视制度性安排导致以厚德载物为基本取向的儒家文化无法另辟启蒙的出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登高临远,看到高楼与荒野相接,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B. 本诗用词生动,“楼”前之“高”,突出城楼之雄伟,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
C. 颔联有深意:惊风、密雨影射敌对势力,芙蓉、薜荔比喻自己,两句感慨仕途风波险恶。
D. 末句“犹自”意为“仍旧”,强调了虽然相距很近,但朋友间互通音讯的希望依然难以实现。
2.本诗中间两联的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竹枝
元稹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作者自注)山竹枝:自化感寺携来,至清源,投之辋川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枝是远公亲手栽种,生长在深院的虎溪旁。首联交代了竹枝的由来。
B.诗歌叙事中饱含深情,“多惭”表达了对远公扶送诗人出山的愧疚之情。
C.诗歌用“安危步”肯定了山竹的功劳,并且指出山竹与“俗材”不同。
D.诗歌语言晓畅,朴实自然,将“我”与山竹的生活琐事描绘得情趣盎然。
2.诗歌尾联用语平易,却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苏轼的《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是指农历的十五日。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