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记者釆访楹联专家的开头部分,请从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将这段话补充完整。只填序号。
李老师您好,感谢您能①______接受我的采访。拿到您这本关于对联故事的②___,想着您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我一定好好③______!看您书里写的行业联我很感兴趣,比如这副写医生的“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我觉得里面充满了文化元素,您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A.有幸 B.拨冗 C.大作 D.拙作 E.笑纳 F.惠存 G.珍藏 K.碧水竞舟十里欢 L.橘井挹泉滋蕙香 M.杏林分种逢春茂 N.艾人驱瘴千门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对古村落有着很特别的感情。它们虽然古旧、残破,却异常的真实。 间,述说着过去的事情。色尔古藏寨是一座典型而独特的原始村落,它静静的盖立在蜿蜒奔腾的猛河边。远远看来,簇簇藏楼相连,自成方圆,却又 ,恰似传说中的 ,庇佑先民们隔世而居。因为色尔古藏寨建在山谷两岸的斜坡上,( ),建筑在这里显得层次非常丰富,空间传达出一种复合的感觉,就像是一首悠扬的民歌,仔细听来,声部多而统一,婉转动听。灰色的石屋沿着山势铺陈开来,宁静美丽中又有几分坚毅粗犷,就如色尔古的名字一般。沿着户间幽幽的小巷,可以到达任何一家。周围片石镶嵌的墙把你限定在一小片空间内,天空只能从几处采光的天窗里窥见,旁边的一沟溪水时隐时现。这些小巷的布置就如八卦一般,不熟悉的人怕是要走好多遍才能找到原先的路。色尔古藏民能走路就能跳舞,能说话就能唱歌。藏寨里能见到藏民们吹奏铜钦。铜钦音色低沉而威严,具有某种 的气势。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飞檐走壁 依山傍水 洞天福地 所向披靡
B.残垣断壁 山清水秀 洞天福地 所向无敌
C.飞檐走壁 山清水秀 世外桃源 所向披靡
D.残垣断壁 依山傍水 世外桃源 所向无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房屋彼此错落,是因为地势的差距
B.房屋因为地势的差距彼此错落
C.地势的差距使得房屋彼此错落
D.地势使得房屋彼此错落而形成落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便能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令人感觉有些悲凉。
B.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令人感觉有些悲凉。
C.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便能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D.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相约未见的愁情且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悲愤难忍、跌宕起伏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蜀相》中诗人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①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②?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③,晴窗细乳④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⑤,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本诗与《书愤》同写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诗人在家乡山阴赋闲五年后重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在临安等待皇帝召见时写下此诗。②京华:京城之美称。③草:指草书。④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⑤陆机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化用此句。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愤》全诗以“愤”贯穿始终,前两联写早年的抗敌抱负,后两联感叹暮年壮志难酬,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悲愤。
B.《书愤》最后两句以诸葛亮自况,立志北伐,死而后已,表现出诗人历经艰难却矢志不渝,心存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热情。
C.《临》开篇两句以比喻和问句,流露出对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感叹,隐约体现了诗人长期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郁悒情怀。
D.《临》中间四句笔锋一转,通过描写春雨过后叫卖杏花的情景及写字、品茶的雅趣,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恬淡自适的心境。
2.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宠幸
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离去
B.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部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
身七十余战 身:亲自
D.期山东为三处 期:及,至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虞兮虞兮奈若何 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C.项王谓其骑曰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D.项王瞋自而叱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围垓下之时,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表现了项羽的儿女情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B.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侧面表现了战斗惨烈,才使得项羽终于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
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衬托了项羽末路英雄的威势,仍具有威风凛凛、不可侵犯的英雄本色。
D.项羽本有机会逃生,却在乌江畔拒渡,赠马亭长,献首吕马童,一个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玉 麒 麟
焦 辉
老人把哑巴兄弟的手放进邵林手里,用力摁。邵林说:“爹,我给叔养老送终。”老人笑了笑,咽下最后一口气。邵林按乡村习俗埋了父亲,哑巴叔拖着瘸腿送棺到坟地。第一锹土落在硬木棺材上,哑巴叔哭昏了过去。
邵林收拾旧物。哑巴叔佝偻着背蹲在枣木门槛上,怀里抱着邵林父亲的遗像,刀刻般的皱纹藏满秋阳的余晖。邵林从父亲枕头下翻出一个小铁盒,打开,一个红绸卷,展开,一根白色羽毛。邵林看不出是什么鸟的羽毛。没听说父亲生前喜欢鸟啊!怎么会珍藏一根白色鸟羽呢?邵林不解。母亲早已过世,只好问大姐。大姐电话里很嘈杂,说:“鸟羽毛?不知道啊。”邵林想,既然老人把白羽珍藏,一定有他的道理,也说明它是老人生前喜爱之物。邵林就把白羽放进旧衣旧被褥,拿去河边焚烧了。豫东乡村习俗,过世人的衣物一般不能留过头七,要寻个僻静处烧掉。
邵林回城时把哑巴叔从老家逊母口邵家营子带走了。他联系了一家老年公寓,把哑巴叔安顿好。哑巴叔很安静,一直抱着邵林父亲的相片。
哑巴叔一辈子没找到老婆,一直住在邵林家。邵林父亲对这个兄弟好,衣食相同。哑巴叔知恩德,吃罢饭就拖着残腿下田干活。年月晃晃悠悠过去了。邵林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和哑巴叔一起生活,倒也是个伴儿。
领导喜欢鹌鹑,邵林下班就跑去东关小同街寻。小同街是个背街,街上有个鹌鹑市。想学习鹌鹑知识,这里可是个好去处。有个细白眉毛老者,腰间一溜四个色彩各异的鹌鹑袋子,大家都喊他老白。有人把着鹌鹑问:“老白,看看我这个品相咋样?”老白斜睨眼,嘿嘿笑,摇头,说:“麦鼻,蒜头,下品。”又一人敬烟举鹌鹑:“老白,您给掌掌眼。”老白接过烟,有人打火。老白吞吐口烟,指着鹌鹑的眉,说:“黄须同金,白银一线。可惜啊,阔过额顶了,眉硄,一见诸鹑先躲藏。”有个粗汉不服气,问老白:“你到底见没见过上品鹌鹑?不要只会背书格子忽悠!”老白冷哼一声,长脸上满是不屑,说:“我打小跟父亲走街串巷,七八岁时就在逊母口邵家营子豆腐铺见过玉麒麟。”
邵林听见逊母口邵家营子豆腐铺,忙凑到近前。老白说的豆腐铺是他祖父开的,邵林祖父的豆腐铺是邵家营子历史上唯一的一家,做豆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煮豆子,天一亮就要拿出去卖,邵林父亲没有子承父业。人群听见“玉麒麟”也纷纷聚拢过来。粗汉不肯示弱,说:“‘玉麒麟’不就是白鹌鹑吗,打斗时不定咋样呢,好多事都是看景不如听景。”
老白叹口气,神色黯然了,说:“可惜啊,‘玉麒麟’还没调养,就被开豆腐铺那人的儿子吃了。”人群也发出惋惜的嘘声。老白又说:“听我父亲讲,那人原打算把‘玉麒麟’献给伪县长刘金坡,换回骂日本人的商铺许老板,‘玉麒麟’没了,许老板被狼狗咬死了。那人气得一棍子打断了儿子的腿。听说那人的儿子还是个哑巴。”
邵林听到这里,忽然想起父亲珍藏的那根白色羽毛。那根羽毛会不会是老白口中“玉麒麟”身上的?可惜那根白羽已经焚烧。要是“玉麒麟”的羽毛,父亲为什么珍藏呢?哑巴叔的腿,也一定是祖父打断的。邵林没见过祖父,他出生前,酗酒的祖父已醉死在河里。
没等邵林精通鹌鹑经,单位领导被双规了。邵林不再去小同街。
几年后的一天,哑巴叔到了落叶之秋。他很虚弱,用手比画着,想吃什么东西。邵林脑海中闪过那根白羽,忙打车去小同街,买了只鹌鹑,炖好。
哑巴叔吃了一块鹌鹑肉,笑了笑,咽气了。
后来邵林不止一次想,当年哑巴叔吃“玉麒麟”时,父亲在干什么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一根白色羽毛”为行文线索,围绕邵林对它生疑、解疑来展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B. 邵林祖父虽没直接出场却性格鲜明。他勤劳肯干,为人仗义,脾气粗暴,一棍子就打断了偷吃了鹌鹑的儿子的腿。
C. 小说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细白眉毛”“腰间一溜四个色彩各异的鹌鹑袋子”,寥寥几笔就使“老白”带上了传奇色彩。
D. 小说以“玉麒麟”为题,借老白的口讲述“玉麒麟”的前朝故事,反映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2.小说中邵林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疑问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