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主角 陈彦 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主角

陈彦

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几个敲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

舅对娘说:“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

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她舅说:“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她娘说:“知道知道。”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不停地梳。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来弟比她漂亮,能干。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去了。

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

娘说:“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我跟你爹商量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

“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她问。

娘说:“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谁敢不要?”

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卖钱后买下的,平常都舍不得戴。

“姐不让戴,你就敢给我戴?”她说。

“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么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

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来弟的箱子锁砸了。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晒霉,拿出来晒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那褂子平常就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

她咋都不敢穿,还是娘硬把绿褂子套在了她身上。褂子明显大了些,但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出门时,舅说:“你看你们把娃打扮的,像个懒散婆娘一样。再没件合身衣服了?”

娘说:“真没有了。就身上这件,还是她姐的。”

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唉,看看你们这日子。不说了,到城里我给娃买一件。走!”

刚走了几步,娘就放声大哭起来。其实,招弟也舍不得娘。

刚出村子,她舅说:“得把名字改一下,以后不要叫招弟了,就叫易青娥吧。省城有个名演员叫李青娥,你叫易青娥,说不定哪天就成大名演员了呢。”舅说完,还很是得意地笑了笑。

突然变成易青娥的易招弟没有笑。她觉得舅是在说天书呢。

易青娥舍不得娘,也舍不得那几只羊,它们还在坡上朝她咩咩叫着。

十几年后,易青娥又变成了忆秦娥。

(节选自陈彦《主角》,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关于天气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炎热,又展现了主人公小时候单调而又贫穷的生活。

B. 娘和爹爹以及舅舅都偏爱招弟,主要是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

C. 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文章所表达的客观社会现实。

D. 文章结尾处"她觉得舅舅是在说天书呢",表现了招弟对于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变化茫然无措的心理。

2.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穿插有关舅舅的文字,有何写作意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 B 2. ①在文章的写作顺序上,这段插叙使行文起伏变化,有了波澜,避免文章呆板、拘谨。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舅舅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表现了舅舅“浪荡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③从小说情节上,戏台对于招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为主人公以后艺术道路的成功作铺垫。 3. ①放羊时候的百无聊赖;②回忆赶场子的时候,看舅舅敲鼓的沉醉和入迷心境;③得知母亲送她跟随舅舅去学习戏剧消息后的高兴和茫然的矛盾心理;④和家乡、亲人离别时的不舍和依恋。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B,“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表述错误,于文无据。从文本中看当初家里选择让招弟去唱戏,原因是姐姐在家里维持家务,没有艺术天分很高的意思,同时在文本中也找不到依据。故答案选B。 2.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情节内容的作用分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从小说的记叙的手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情节内容等角度去分析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穿插有关舅舅的文字,有何写作意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首先从题干上能力看出第二段是小说的插叙的内容,小说的插叙的目的是使得文本内容丰富。从舅舅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舅舅的多才多艺。从情节内容上看,写招弟被舅舅的戏台演绎吸引,为后文主人公成名作了铺垫和预设的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主人公的心理挖掘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概括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本题题干问的是: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从文本中第一段看,是写招弟放羊的百无聊赖的心理特点。接着是他被舅舅的戏台艺术所吸引,沉迷于戏台的心理。接着是舅舅要领走招弟,招弟内心的喜悦与复杂的情感。最后是招弟对母亲和家乡眷恋的心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

B.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C.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D.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B.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C.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

D.江南文化因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而显得洒脱和空灵,留给了当代先锋文学家一笔精神财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B.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了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促使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

C.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

D.先锋作家的作品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江南风物特点,它将创造出中国先锋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 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说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何须我度?

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说道: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请根据提示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垂爱。

特此推荐

XX中学

2019年3月19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_____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_____。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______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_______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

和其他词人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俯拾即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杳无音信

B. 比比皆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暗淡无光

C. 俯拾即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杳无音信

D. 比比皆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暗淡无光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 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 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 集北宋南宋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B.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文人之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C.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D. 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