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洗衣房操作流程,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名著阅读《红楼梦》。
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一一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挺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鹏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桃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来足,形容尚小,其仅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1)写出下列人物的姓名。
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______。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写的是:_________。
(2)“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其中,“可叹停机德”写的“金陵十二钗”人物是___;“堪怜咏絮才”写的“金陵十二钗”人物是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________,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并塑造了王熙凤、实母、探春以及一大批丫环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________。以王熙凤为例,作者对她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下于宝、黛、钗。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 )。她果然________,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她置身贾府复杂的矛盾中,更是费尽心机,应付自如。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谈笑风生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65回)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自有其艰难窘迫之处,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经常更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________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叹为观止 惟妙惟肖 不负众望 左支右绌
B. 登堂入室 栩栩如生 不孚众望 左支右绌
C. 叹为观止 栩栩如生 不负众望 捉襟见肘
D. 登堂入室 惟妙惟肖 不孚众望 捉襟见肘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她不仅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B. 不仅她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C. 她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D. 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于是,只得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因为宁国府无人操办。
B. 既然宁国府无人操办,就到荣国府去请来王熙凤。
C. 不得不到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
D. 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表现主人公内心凄凉寂寞的句子:“______?_______”。
(4)《登快阁》中, “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5)《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而“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B.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
D.尾联之妙,在于以问句作结。这里以“向谁言”问之,情绪喷涌而出,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2.诗中说“地迥楼高易断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断魂”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文定公墓志铭
苏轼
公姓张氏,讳方平,字安道。其先宋人也,后徙扬州。考尧卿,生而端默寡言,有出世间意。公年十三,入应天府学。颖悟绝人。家贫无书,尝就人借三史,旬日辄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终身不再读。属文未尝起草。宋绶、蔡齐见之曰:“天下奇材也。”
景祐元年中选,授校书郎,知昆山县。蒋堂为苏州,得公所著《刍荛论》五十篇,上之。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公献《平戎十策》,大略以边城千里,我分而贼专,虽屯兵数十万,然贼至常以一击十,必败之道也。既败而图之,则老师费财,不可为已。宜及民力之完,屯重兵河东,示以形势。贼入寇,必自延、渭而兴州,巢穴之守必虚,我师自麟、府渡河,不十日可至。此所谓攻其所必救,形格势禁之道也。宰相吕夷简见之,谓宋绶曰:“君能为国得人矣。”然不果用其策。
公刚简自信,不恤毁誉,故小人思有以中之。自杭丁太夫人忧,服除,以旧职还朝。后官参知政事,历三朝,以太子太保致仕。其年十二月二日薨,享年八十五,有司议谥曰文定。
轼尝论次其文曰:“常恨孔北海、诸葛孔明二人之文,不见其全,公其庶几乎?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节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B.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C.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D.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父亲,多指已经去世的父亲。与此相对,“妣"多指去世的母亲。
B.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加上《左传》,称为“前四史”。
C.丁忧:遭逢丧事。多指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时,辞官归乡为父母守制。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指退休。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的祖先是宋人,后来迁徙到扬州。张方平十三岁时,进入应天府学习,聪颖过人。
B.张方平写出了《平戎十策》,他认为我军分兵而守,敌军兵力集中,所以我军常常以寡击众,最终大败。
C.张方平在杭州遭遇母亲的丧事,服丧期满,以原来的官职返回朝廷。后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死后谥号为文定。
D.苏轼认为,张方平的文章与孔融、诸葛亮两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并为张方平感到遗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刚简自信,不恤毁誉,故小人思有以中之。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