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黄河大合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祖国》)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哪怕我是一棵小草啊,也要为你增添一丝新绿,哪怕我是一滴水啊,也要为你荡起美丽的涟漪。”《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了隆重庆祝,为了表达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请你以个人的名义写一封倡议书,倡议我校毕业班同学在高考后的毕业晚会上开展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活动,以纪念毕业,踏上新征程。
要求:①将标题《______倡议书》补充完整。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泄露考生个人信息,最后署名“金阳”。
依照下面的示例,以“人生”为开头,仿写一段话,要求与示例句式相同,阐述出一定的生活道理。
示例:大海因为有了狂风的袭击,才显示出了顽强的力量,它把狂风化成了跳跃的浪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提起保护视力,①___,但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感到眼睛疲劳、視力下降,是因为长时间看近物,使得眼球的睫状肌长时间不能放松,与多看绿色关系并不大。如果②___,就会导致调节紧张甚至痉挛无法调节,久而久之眼睛只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这就产生了近视。所以,就算你桌面摆满绿植、把屏保都换成绿色,如果睫状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③___,该加深还是会加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l919年“五四”新文化浪潮中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距今整整一百年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话文才真正畅行起来,半文半白的旧文风______。在上述两个时代白话文态势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窥见:言语之风,在相对平稳的社会中,变化缓慢;社会急剧变革时,则变化迅速,其疾如风。当今社会行驶在快车道上,祖国面貌______,白话文也在快速演进。随便翻开哪天的报纸,就会发現寻常“大白话”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如“撸起袖子加油干”“马上就办”“像钉钉子一样”……这些口语说法,百姓一望而知。不过,时下白话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长文多、套话多、引用古诗文“流行语化”。此外,有的文章_____追求“文辞斐然”,词句雕琢太过,都不流畅、不好读了;有的文章偏好”古风”,甚至偶见通篇文言的“赋”。我真想问编者:( )在快马加鞭前行的新时代,应当大力提倡______、清新的语言新风,以口语为主,杂以文言词语,让文章既不乏文采,又平易近人。80多年前,鲁迅先生曾说:“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糊涂始》)这句话今天仍深刻地有着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逐的目标,应该是能否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网打尽 日新月异 过渡 精炼
B.一扫而空 日新月异 过度 洗练
C.一扫而空 瞬息万变 过度 精炼
D.一网打尽 瞬息万变 过渡 洗练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几个读者会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B.有几个读者不会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C.读者本来就不应该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D.难道读者不应该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话今天仍深刻地有着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能否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B.这句话今天仍深刻地有着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逐的目标,应该是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C.这句话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D.这句话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逐的目标,应该是能否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兰亭聚会上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叠词”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李密《陈情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祖母的拳拳深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冻未解散策①郡圃②
杨万里
积雪偏工霁后凝,不妨③冷极不妨清。
静闻檐滴元无雨,倒挂冰牙未怕晴。
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圃中散策饶君强,敢犯霜风上古城。
[注]①散策:拄着一根竹杖散步,②郡圃:宋代不设郡,但习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薯后的园圃亦称郡圃。③不妨:不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善于雕琢景物如“偏工”“未怕”,分别将积雪、冰牙拟人化。
B.前两联写雪后天晴,天气更加寒冷清朗为下文描写独自散步做了充分铺垫。
C.第三联写诗人在园圃里散步,写得有声有色,可触可感,刻画出诗人惬意的神情。
D.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幽默诙谐:诗歌构思新巧,具有形象性又富含深意。
2.诗的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