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已生命的决心。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佥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故,增强了抒情效果。
3.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
4.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态,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实,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话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已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
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
C.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途”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均以四书五经为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
B.孔子认为,儿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
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D.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国庆阅兵仪式上,出现了一个让人泪目的细节:三辆阅兵车,车牌是国徽的第一辆车载着习近平主席,车牌是VA2019的第二辆车载着阅兵总指挥乙晓光,而车牌为A1949的第三辆车上只有四个老式的麦克风话筒。有人说,这辆车载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千千万万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英灵。
请给70年前的革命英雄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山河无恙,国富民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杏花村物业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一处格式上的错误,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通告
尊敬的业主:
您好!近期接到多起关于高空抛物的投诉,所抛物品多为废纸、零食袋、饮料瓶、生活垃圾等。这种可耻的行为不仅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和楼下住户的正常生活,更让人担忧的是,会危及过往居民的人身安全,容易酿成伤人事故。请您为了他人的安全,尽量不要高空抛物。避免因图一时的方便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为此发出如下禁令: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高空抛物,建设美好和谐家园!
2019年11月1日
杏花村物业公司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参考消息网10月11日报道]波兰小说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于当地时间10月10日分别获得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据瑞典文学院10月10日称,托卡尔丘克因探索“越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作品而获奖,汉德克的著作用精巧的语言探索了“人类经验的边缘和特性”。
托卡尔丘克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15位女性。本周迄今为止已有11人获得诺贝尔奖,除她之外都是男性。76岁的汉德克已确立其二战后欧洲最有影响力作家之一的地位,其著作包括小说、散文、笔记和戏剧作品。报道称,他还因与人合写受到评论界盛赞的1987年电影《柏林苍穹下》的剧本而为人所知。
(1)给该新闻拟一则标题。
(2)中国作家莫言曾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下列中国作家中,你认为谁也可以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请举出他的一个代表作品和该作品中一个主要人物。
贾平凹 王安忆 陈忠实 路遥 刘震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庸以他厚实的文学素养把中国武快小说推向个新的高度。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______,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_。 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______,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得之见 休戚与共 小肚鸡肠 自成一体
B.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C.真知灼见 休戚与共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一得之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否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否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D.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能体现他们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