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位中学生申请加人某慈善义工团,下面是他所写申请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

一位中学生申请加人某慈善义工团,下面是他所写申请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是一位在校的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并跟父母协商,现决定加入贵团。如能批准,我一定服从安排,处处垂范,为慈善事业效犬马之劳。

 

①“一位”改为“一名”。②“协商”改为“商量”。③"决定改为“申请”。④“垂范”改为“争先”。⑤“效犬马之劳”改为“尽心尽力(尽绵薄之力)”。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一位”含敬意,用于对方或他人,不能用于自身;“协商”用于双方商讨重大事务,一般不用于家人之间;“决定”用在文中过于生硬,不符合学生身份;“垂范”意为树立典范,用于上级或长者,不能用于自身;“效犬马之劳”与文段内容和风格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两个单独事件甲和乙之间除了因果关系,还可能会受到另一个因素的影响,①_______。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混淆。在实际生活中,它往往不容易被人注意。人们通常只会观察到甲和乙,然后就将其归为直接的因果关系。比如甲是雪糕销量,乙是溺水人数。数据表明,雪糕销量越高,溺水人数也越多,似乎吃雪糕与溺水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这里就存在一个混淆变量--季节。夏天天气炎热,②______,同时去游泳的人也会增多,于是溺水人数上升。也就是说,夏天的到来会造成甲和乙两个结果,但这两个结果之间③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滴滴涕(DDT)由奥地利化学家蔡德勒于1874 年合成,此后长期被束之高阁。直到1939年,瑞士盖基公司的化学家穆勒才发现了它神奇的杀虫功效。

由于具有制造简易、功能强大、效果持久、价格低廉、储运方便等优点,滴滴涕在所有杀虫剂中一枝独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利用滴滴涕杀灭蚊子来防治疟疾,20年中挽救了5亿多生命。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揭露滴滴涕对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危害,引起强烈反响。从美国开始,世界各国①     

但许多研究者指出,几十年来几十亿人暴露在大剂量的滴滴涕中,从无一例中毒记录。滴滴涕的毒副作用②       , 有志愿者连续口服滴滴涕2年仍安然无恙。而禁用滴滴涕的一个显著后果是,已被遏制的疟疾卷土重来,导致每年至少100万人死亡并造成贫穷国家经济崩溃

有专家指出,禁用滴滴涕也许是20世纪最大的悲剧,有可能“杀人比希特勒还多”。对滴滴涕认识和使用上一波三折的历史,映射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对于一项科技成果,怎样用理性来权衡利弊并把握平衡?这一难题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和操行。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排比、设问

B.引用、设问、对比

C.比喻、设问、排比

D.比喻、设问、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疟疾重新流行,出现死亡众多等严重后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通过描写自己加高帽子、延长衣带的奇特行为,来表达坚守高洁品行决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描写将士用弓、着衣的困难,侧面烘托风雪之大、严寒之酷。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由登峰见闻生发感慨,用“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志存高远、雄视天下的博大胸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后庭花·怀古

吕止庵

其一

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霜落吴江冷,云高楚甸秋。认归舟。风帆无数,斜阳独倚楼。

其二

故园天一方,高城泪数行。芳草迷鹦鹉,晴川隔汉阳。暮山长。烟波江上,愁人几断肠。

1.下列对这两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从吴江、白云写到斜阳下孤独的楼台,借助深秋之景渲染了羁旅愁情。

B.从“芳草”“晴川”“烟波”等词语来看,第二首化用了崔颍《黄鹤楼》的诗句。

C.两首曲虽名为“怀古”,但不像苏轼的《赤壁怀古》那样有明确的感怀对象。

D.两首曲都营造了深邃旷远的意境,都抒发了孤独无依、欲归不得的乡思客愁。

2.第一首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请联系作品作具体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日:“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日桂枝里。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擢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刑狱,开封府判官。使契丹,为两浙转运使。徙陕西,未赴,又徙河东,居数月,复徙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知梓州。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又言:“项禁命妇干禁中恩,比来稍通女谒,愿令官司纠劾。”从之。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B.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C.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D.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阙,即面对朝廷所在的方向。“阙”本是宫殿前的一种建筑,后常代指宫殿、朝廷。

B.服除,指服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代官员遇父母去世,需要辞去官职归家为父母守孝。

C.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与前文“及第"意思基本相同。

D.开封,也称东京、汴梁、汴京,是两宋三百多年的国都。“知开封府”即主政开封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逸理政有才,很受推重。他担任邓城县令时以贤能闻名,知州谢泌向朝廷郑重推荐他;皇帝亲自召见,当面询问他希望担任什么官职。

B.张逸坚持原则,受到称赞。在开封府任职时,有僧人请求减免田地赋税,张逸坚持原则不予许可,皇帝高度肯定了他奉公守法的行为。

C.张逸明察案情,审理有方。他熟悉蜀地民风,有地方官吏杀了人却诬陷他人,张逸安排杀人者看守被冤者,借以观察二人的神情。

D.张逸关心民生,救助百姓。蜀地发生旱灾时,他让人们修筑堤坝拦截江水来灌溉农田,又向朝廷请求把杀牛者全部释放回家恢复生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

(2)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蜀人以为神。

5.张逸再次被皇帝召见时提出了什么要求?皇帝为何又答应了他的请求?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