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收尾”两支曲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A.“青山”三句借助隔断视线的青山疏林暮霭,刻画出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怅然痴立的形象。
B.“夕阳古道”两句通过对“无人语”“马嘶”的幻觉描写,极写莺莺因内心痛苦怅惘而致精神恍惚的情态。
C.“四围”两句融情于景,在淡淡的景语中包含了无尽离愁,就像电影中的长镜头,具有无穷的韵味。
D.“遍人间”两句借鉴前人用法,化虚为实,用夸张的手法把抽象的离愁实体化,委婉含蓄地表现了深重的痛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茸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项脊轩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中始为篱 为:扎上
B.乳二世 乳:喂养
C.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上
D.或凭几学书 书:写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往往而是 B.而母立于兹 C.呱呱而泣 D.余扃牖而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轩中怀旧,写了三件可悲的事,从在客观的记述中寄寓感叹,到含蓄而有节制的“泣",到失去控制的“长号”,感情表达逐层递增,极富层次。
B.选文第二段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这里稍加点染,不仅淡化了第一段的悲情,也表现出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情。
C.作者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生动的细节,用平实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朴素的真情实感。
D.选文最后一段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堪称精彩之笔。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着重刻画眼前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俱得表现,一“哀"字则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为首联刻画的长江秋日图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
B.颔联抓住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着重渲染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让读者用想象加以补充,充分感受旷远意境、宏阔意象中的豪情壮志。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写尽无限悲愁。
D.尾联承接颈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悲秋苦恨之情,既有一己潦倒的生活之苦,更有一生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让生命短促的蜉蝣寄身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全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天色苍茫,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
D.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应该责备你们吗?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彼且奚适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下列诗句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
B.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明节)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节)
D.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