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那么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那么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因此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事实上,又善者矣。

尽管,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假设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恩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那么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丰乐亭记(节选)

欧阳修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边际 B.更欲而忘归也久:久待

C.之以见事实上名:命名 D.其可不喜且欤幸:幸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为记,见其名义         ②是人多以书假余

B.①而名之以见实              ②信然邪?梦耶

C.①那么必即醒心望            ②封府库,待将军

D.①那么凡同游此者            ②徘徊斗牛之间

3.下面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C.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D.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

(2)假设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3)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5.两篇文章均阐述了欧阳修之“乐”,联系文本概括其真正的欢乐。(不用原文回答)

 

1.D 2.D 3.C 4.(1)来观赏那环绕滁州的群山,滋生蔓延的云气烟霭,一望无际的旷野。 (2)像欧阳公那样贤良的人,韩愈谢世数百年之后才有。 (3)我来到那个地方,喜爱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5.①政治上受排挤后,清简政事,寄情于山水所获的一时之乐;②民风安适,谷物丰收,与民同欢之乐。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D项,“其可不喜且幸欤”,“幸”,联系前面对欧阳公的推崇,后面的“托名”,应理解为“幸运”。 故选D。 2.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A项,“以”,前一个是表目的性连词,来;后一个是介词,因为。 B项,“其”,前一个代词,它们的;后一个语气词,表揣测语气,是……呢……还是……呢。 C项,“而”,均是连词,表顺承,不译;表目的,来。 D项,两个“于”,均是介词,表处所,在。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归语段,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粗通大意,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介词“本”的宾语是“山川 ”,因此“山川”后面要断开;动词“道”的宾语是“美”,因此“美”后面要断开;因此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以,来;见,观赏;夫,那。第二句中,假设,像;贤,形容词作名词;始,才。第三句中,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乐,喜爱;事简,公事简洁;俗,风俗。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5.该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确定答题区间,理解后加以归纳,分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本题要求概括结合两篇文章概括欧阳修真正的乐。前提是不能用原文回答。《醒心亭记》是第三节中曾巩写,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天下的学者都能成为良材;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鸟兽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欧阳公任滁州知州时是被贬时,仕途不顺,此地政事不扰人烦心,空闲之余他游山玩水,放飞自我,由此可以概括为,政治上受排挤后,清简政事,寄情于山水所获的一时之乐。《丰乐亭记》中,欧阳修说,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由此可知,欧阳修很享受民风安适,谷物丰收,与民同欢之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为画横线处选填最恰当的一项

毋庸讳言,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现今世界,这种交往正在变得更频繁、更迅捷,然而从一种语言本身来看,它总是既要保持过去的精华,又要吸收外来因素,否无法传达新的现实。因此,“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实际是指     

A.对外来语言应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B.不同的语言彼此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C.一种语言更多地吸收另一种语言的有益元素

D.本国语言在吸收外来语合理成分时要有选择

 

查看答案

以下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八长沙“古城墙保卫战”的最大意义,在于审慎决策、充分讨论的过程,为今后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和样本。

B.郭美美事件广泛引发了社会对红十字会如何化解危机、增强信息透明化和商界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问题的讨论。

C.事实证明,美国是在将有关东南亚国家作为它们同中国博弈的小卒,为其“重返亚洲,围堵中国”的大战略服务。

D.不同民族对“龙”的认识和联想各不相同,特别大程度上是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妨碍造成的。

 

查看答案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月光如澄澈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同意月光睿智的审查

B.弥散的花香热烈持久,延己且及人。它是从施爱者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苏醒精神世界中疲惫的足迹、冷漠的心灵。

C.舒展的彩云,灵动的天鹅,形成影影绰绰的倒影,使高山圣湖更显清寂寥阔,如诗如画,似梦如幻,如处子明眸般楚楚动人

D.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灵魂,滋润生命。只因日常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查看答案

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uàn)泡蘑菇熟(rěn)级而上(shè)

B.(xuè)遂客令妆(lián)边际(zháo)

C.(qiǎo)涝稻草打(hān)突徙薪(qū)

D.(chèn)打圆场慰(jiè)佳言(y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有一位年轻的医科毕业生威廉·奥斯勒爵士,他的成绩并不差,但临毕业时却整天愁云满面:如何才能通过毕业考试?毕业后要到哪里去找工作?工作如果不称心怎么办?怎样才能维持生活……这些问题像蛛丝一样缠绕着他,使他充满了忧虑。

有一天,他在书上读到一句话: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东西,而要动手做眼前清楚的事情。看到这句话后,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脱离了那种虚无缥缈的苦海,脚踏实地地开始了创业历程。最后,他成为英国著名的医学家,创建了举世闻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还被牛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