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曾经被艺术家们视为妙手偶得的艺术,如今可以通过艺术产业的批量生产方式创作出来,与此同时, 的新作品、新形式超出我们既有的艺术视野和艺术观念, 文艺未来发展的形态、方向更是有待深刻认识和理论引导,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艺术创作实践正不断向现有艺术理论发起挑战。
我们要看到大众艺术与高雅艺术、商业美学与心灵美学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不能忽视市场反馈和商业效应对艺术创作的干预与反作用。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使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共享功能的实现。但是,将互联网用户趣味简单视为当代审美趣味的绝对代表, 顺应用户趣味而放弃疏导提升, ,必将带来艺术价值体系及其审美趣味的偏差。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近几年来,艺术家正遭遇种种困惑
B.近几年来,艺术作品正遭遇种种困惑
C.近几年来,艺术理论正遭遇种种困惑
D.近几年来,艺术实践正遭遇种种困惑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层出不穷 关于 一味 长此以往
B.层出不穷 对于 一直 久而久之
C.司空见惯 关于 一直 长此以往
D.司空见惯 对于 一味 久而久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的推进,使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的实现。
B.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的推进,使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共享的实现。
C.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艺术共享。
D.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的推进,使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艺术共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诗句“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______,_______”的实景 ,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 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里仁》中,认为君子看重道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准海对雪赠傅
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梅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则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注]①傅霭,李白的友人。②溟渤,此处指东海。③剡溪,《世说新语·任诞》云: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④郢中歌,指《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的诗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北方席卷而来的大雪铺盖着江南的天地,气势雄浑,奠定了全诗豪放的基调。
B.颔联写梅树在阳春时节开放,斗寒争艳;明亮的月光照在洁白的沙滩上,天地澄澈。
C.颔联红白色彩相间,景象妙不可言,营造了幽静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D.颈联上句运用了王子猷访戴的典故,下句写到果园,点出自已思念远在梁园的朋友。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是全景描写,写出了峡江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秋等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
B.首联第二句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彩如画,飞鸟盘旋,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
C.颌联中,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D.颈联中,“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多病独登台”,意思是诗人终会因为多病而去世,故独爱登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周祖[注]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诊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日:“吾无忧矣。”即日崩。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日:“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六年夏,命参知枢密院事。恭帝嗣位,表请修《世宗实录》,从之。宋初,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日,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溥好学,手不释卷。尝集苏冕《会要》及崔铉《续会要》,补其阙漏,为百卷,曰《唐会要》。
(选自《宋史·王溥传》,有删改)
[注]周祖:后周太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B.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C.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D.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们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实录,文中指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如《世宗实录》等。
C.我国古代的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服丧期满,除去丧服,称为“服阙”。
D.一品,文中指官员的等级。古代把主要官职分为九等,从最高的九品到最低的一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溥才华突出,富有智慧。他考中进士甲科,走上仕途;他跟从周太祖征战,巧妙用比喻手法,劝阻周太祖焚烧信件,得到周太祖的认同。
B.王溥支持皇帝,深得信任。周世宗打算征讨泽、潞,有人反对,王溥支持皇帝,被赠官;周世宗向王溥求征讨秦、凤的统帅,事成后周世宗称赞王溥。
C.王溥曾被冷落,重获信任。宋朝初年,作为前朝旧臣,王溥失去了朝廷的信任,被冷落。后来他又得以升职,宋太祖说他官福之盛,近世无人能比。
D.王溥提携后生,喜欢学习。他喜欢提拔后生,经他推荐的人,后来官位显达的很多;他喜欢学习,编修过《世宗实录》《唐会要》等书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
(2)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漂在河床上的麦穗
安庆
那个遥远的夏日,我和母亲去邻村捡麦,夏日的太阳下,我看见满地都是挎篮捡麦的女人。母亲佝偻的腰一次次弯下,凌乱的头发被风掀起。快晌午的时候,母亲把拾的麦子摁在那只荆条篮里,嘱咐我把麦子先送回去。
那段记忆就刻在我回家的路上。我沿着卫河大堤勿勿地行走,半途上我看见一棵粗大的桐树,树荫伸展遮住了整个路面。我拿定主意在树荫下凉快一阵儿再走,然而我忽然看见桐树下坐着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身旁放一把铁锨和一顶草唱,一种不祥的预感生上心头。我打消歇息的念头,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勉强支撑着往前走。“站住!”一声断喝从身后传来,我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护住篮子。那运着凶光的汉子已经站到我的眼前。
“在哪儿拾的麦子?”
“在…在南地……”我战战兢兢地回答。
“不知道麦子不让拾吗?”汉子满脸凶气地问。
我说:“是……是一块放了荒的地。”
“胡说,放了荒也不能让外村人来拾,把麦子放下。”
“不。”我紧紧地着篮子。
“放下?”汉子凶凶地命令。
一种本能的恐惧使我擦着篮孑想夺路而逃,但篮子被振狠地扯住了。“哇!”我恐惧地哭了,静静的炎日下我的哭声在河谷回荡。
“把篮子放下!”汉子没有丝的妥协。
我在哭声中争辩,“这是我妈拾的麦子,为什么要给你留下?为什么给你留下?为什么?呜呜。”你不讲理,不讲理。
那人似于要和我赌气,猛地从我手里夺过篮子,我喙哭着和他去争。他离我几步,身子向后一趔,篮子被他狠狠地抛出去,在空中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转身看时,篮子已落进河床。
我眼泪哔哗地流着,然后是放声大哭,我想起母亲烈日下的辛苦,湿运的衬衫。我拼命地奔下河滩,鞋在奔跑中丢了一只,衣服被河坡上的荆棘挂破。
一双粗壮的大手拽住了我,我猛地扭过脸愤怒地盯着他,我狠狠地要咬他的手,他松了,有些手足无措地看着我。我跳进河里,泪水合着河水流消,我在哭声中捉住了那只荆篮,但篮里的麦穗已被河水冲中跑,我站在河水里,看着麦穗飘在河床上,河床上的波浪一波波把麦穗中走了,我就那样站在河水里看麦穗被一穗穗中远。后来我掂着滴着水珠的空篮,穿着一只鞋,穿过大堤,蹒跚地回家。
终于等到了母亲回来,母亲心疼地接着我,泪水滴下来。好久,母亲问:“河水深吗?”我说:“不深,再说,我已经会水了。”
妈说:可你还小啊,力气还没那么大。妈把我的手握在手里:“妈不该让你独自回家,怨妈。”我看见泪水在妈的脸上爬。之后妈再也没让我跟她去捡过麦子。
后来我知道那个扔我篮子的人是邻村当时的一个干部,姓胡。
没想到我后来要和老胡打那么多交道。多年后我被招聘到乡里,而老胡其时已经是邻村的支部书记。这之后,我因工作关系不得不多次和老胡接触,但那曾经经历的往事是不好说出口的。渐渐地我发现老胡并不是那么凶神恶煞,他在村里还颇有口碑,他带着群众调种植结构,在全村搞玉米制种,亩均收入是传统种植收入的几倍。
但那个结并没有从我的心中消失。
那年夏天,我陪种子公司的几个人在邻村待了几天。一天午后,我和老胡沿村东的河堤散步,走到一处排灌站老胡停下来。老胡看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忽然对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年轻气盛,我在河边伤害过一个孩子。那一天,我在树荫就是这棵老桐树,多少年了,我一直没让处理,那孩子挎着一篮沉甸甸的麦子,我一赌气把孩子的篮子扔进了河里。那孩子哭了,疯狂地跑下河滩。我忽然害怕了,我紧跑几步拽住了孩子。可那孩子两眼愤怒地盯着我,我丢开了他的胳溥。孩子什么也不顾地跳进河里,捞出了篮子,可麦子已被河水冲中走了;直到孩子安全地上岸,我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不能忘记那双倔强的眼睛。要是孩子那天有什么过失,我一生都不能心安啊。我真是……”老胡说着两眼怔怔地望着河水。而后,老胡又怔怔地说:“可惜,我已记不得当时孩子的面目了,也不知道他是谁,如果有一天,我能见到他,认出他,和他站到一起,我要向他深鞠一躬,向他道歉老胡的故事实在让我难以自制,不知道此刻该说些什么。
老胡从沉吟中醒过来,忽然问我:“你怎么了?”
我说:"没事,我只是为这个故事感动……”可我的泪水已经挡不住了。
老胡忽然扳过我的肩膀:“你说,当年的那个孩子是不是你?多少年来我的脑子里一直恍惚留着那个孩子的印象,从第一次见你,就觉得你和当年那孩子那么相仿,孩子倔强回头的样子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是不是你?是不是?”
我依然愣着。
老胡双手作揖,在我的面前深深地弓下了,一弯河水依然静静地流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三个“为什么”,两个“不讲理”运用反复手法,表现“我”的恐惧、委屈与愤怒,以及对母亲辛勤劳动的果实将被剥夺的惶惑不解和伤心不舍。
B.小说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我”参加工作之后对老胡其人的新发现,这处略写看似闲笔,
实则表达了当年涉世未深的“我”对冷酷、专断的成人世界的无知。
C.“忽然扳过“双手作排“弓下了腰”等动作描写,以及“是不是”的反复追问,这些都表明老胡对自己当年伤害了孩子而深感愧悔与真诚道歉的心意。
D.小说整体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中同穿插老胡讲述的故事”,使之与“我”的记忆影像叠加,同时又推进情节。如此安排,叙事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2.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3.小说以“漂在河床上的麦穗”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通读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