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管之于乐,舞简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清·汪森《词综》序)

1.用斜线“/”给文之后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

西 蜀 南 唐 而 后 作 者 日 盛 宣 和 君 臣 转 相 矜 尚 曲 调 愈 多 流 派 因 之 亦 别

2.姜夔,字尧章,号__________,南宋著名词人。

3.作者认为姜夔对词的贡献是什么?请概括。

 

1.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 2.白石道人 3.讲究字句的雕琢;使词重新回归了淳朴雅致。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西蜀南唐以后,作者一天天地多了起来,宣和年间的君臣,转而互相夸耀,曲调越多,流派因此也有了区别。 本题断句,需要抓住主语进行分析。 “蜀南唐而后”是时间状语,之后需要断开。“作者日盛”中,作者是主语,之后需要断开。“宣和君臣”主语是“君臣”,因后面谓语部分较长,主语后需要断开。“转相矜尚”的主语是“君臣”,后面又是另一句话,因而之后需要断开。“曲调愈多”与“流派因之亦别”是复句,中间需要断开。 分析可知,正确的断句为: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 2.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根据平时积累进行填写即可。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作者认为姜夔对词的贡献主要有: 针对西蜀南唐以后,词创作的风气不正的现象,言情的有的过于庸俗,运用典故的有的过于直露,姜夔提出:①讲究字句的雕琢。②使词重新回归了淳朴雅致。使后来的词作者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让词所擅长的内容完全显露出来了啊。原文的表述为“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草有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材料二;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人民教育家于漪)

材料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能立根树魂,不打就垮。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叔子)

请把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写成一篇记叙类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外卖有多大?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互联网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家外卖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由于送餐迅速、种类丰富、支付方便,很多在华外国人评价称,除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外,中国的外卖也该归于“新四大发明”之中。

外卖业务的爆发造成了餐盒的过量使用,有环保组织研究分析了100个外卖订单后发现,平均每单外卖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或杯。这意味着,目前中国互联网订餐平台上,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过6000万个。

事实上,不只是餐盒,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外包等,都属于塑料垃圾。普通塑料餐盒和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有报道称,外卖平台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

对很多餐饮企业来说,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有业内人士称,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一些。虽然目前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容易渗水渗油,使米饭粘连,难以被消费者接受。此外,餐盒成本也是餐饮企业的考量因素,有餐饮企业负责人称,外卖包装约占整个成本的2%。

其实,目前外卖使用的塑料餐盒并非“一无是处”。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物标识,可以通过垃圾回收的流程,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消费者用完餐后,直接就把餐盒扔掉了。即使餐盒里有剩菜剩饭,也大多一“盖”了之。塑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搭”,给外卖垃圾回收带来不少麻烦。

(原题为《餐盒堆成山    塑料回收难    外卖垃圾咋处理?》)

材料二:

在谈环保责任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在逻辑上区分清楚,外卖平台是在培养用户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消费习惯,还是更多在迎合用户已有的习惯?如果是后者,那么“0餐具”遇冷的局面就能够说通了。这并非是为外卖平台辩护,而是正如《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文中说的那样,将义务都抛给平台,通过制造耸人听闻的污染困局来敦促环保,这种有害的逻辑无非是把消费者自身的责任开脱出去了。可以想象,或许那些转发《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的人,他们在痛心疾首过后,依然会拿起手机,点一单外卖,然后将一次性餐具随手丢进垃圾桶。

多数人也许很难理解,环保并不是独立的行为,而是有完整的逻辑,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就有多少树木遭到砍伐云云。但实际上,一次性筷子的制造主要靠人工种植的速生树种,谈不上毁灭森林,反倒是拒绝使用,位于产业链上游的种植户会面临失业。洋垃圾运往中国,也一度被贴上环保殖民主义的标签,但实际上,垃圾处理填埋的产业链,养活了一大批乡镇。

我们无比心痛地看到,当下国人的环保观念,渗透着太多反环保的逻辑。一些人除了喊两句抵制的口号外,不会有更多作为——抵制塑料袋的不会抵制空调;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上下班还是会以车代步……拥护“0餐具”配送,也未必真的懂环保,或许只是刚好看到《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一文里的可怕现实。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追问,那些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人,有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分类的一次性餐具垃圾,有没有被分类运走;或者垃圾车分类打包后,回收站有没有分类处理一次性餐具垃圾的能力和技术。

环保观念的短视狭隘,使人们看不到自己在环境链条上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游的关系。当然和共享单车的遭遇一样,这不应该简单地归咎于公民的素质问题,更多还是城市管理和产业链不够完善的结果。因为,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培育国民梳理垃圾分类的观念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另一方面,就像《海归女硕士进村推行垃圾分类,村民从不理解到明白造福下一代》的报道中揭示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只是迷恋于抵制式的环保逻辑,寄望于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一劳永逸解决环保问题,以至于忘记了环境保护是个需要耐心和精耕细作的宏大工程。

(原题为《告赢“外卖三巨头”,我们就懂环保了?》)

1.下列对材料中“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餐盒”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团外卖等互联网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家外卖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左右,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过6000万个。

B. 平均每100个外卖订单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环保组织的这一研究分析证实了餐盒的过量使用是外卖业务爆发造成的。

C. 外卖送管使用的管盒和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外包装等,都属于塑料垃圾,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和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

D. 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容易;水渗油、使米饭粘连,不适合多含汤水,油脂的中餐,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多数塑料餐盒印有可回收物标识,是可以通过垃圾回收的流程,实现资源再利用,而塑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搭”,却让外卖垃圾回收遇到麻烦。

B. 通过制造耸人听闻的污染困局来敦促环保,并把将义务都抛给平台,这是把消费者自身的责任开脱出去,因为外卖平台更多是在迎合用户已有的习惯。

C. 环保并不是独立的行为,而是有完整的逻辑,当下国人的环保观念,渗透着太多反环保的逻辑,谈环保责任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区分清楚这两种逻辑。

D. 使用一双一次性筷了,谈不上毁森林,一次性筷子的制造主要靠人工种植的速生树种,反倒是拒绝使用,会使位于产业链上游的种植户面临失业。

3.根据材料,从四个相关方面,分别概括突破外卖垃圾困局的改进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意境的确立

陈铭

意境这个概念的提出,晚于意象千年以上。《诗学指南》(清·顾龙振辑)收入据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著的《诗格》,其中有一段话说: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物境、情境和意境,实际上是诗词创作过程中,因审美对象不同,得到三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与后代诗学理论中的“意境”有所不同。不过,我们注意到,书中所论述的“三境”,都强调主体与客体契合的关系,从这一点出发,的确是推动了中国古典诗学意境论的探究。《诗格》中还说: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用。

这里的“意”“境”“象”三个审美概念,已经示了中国诗学境界说的基本因素。“念”指创作主体的恐想感情、创作动机,即所谓言志抒情的企求:“境”指客观世界的事物、形象;“象”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结合形成的新的审美形象。这个审美形象既不同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又不同于单纯的客观世界,而是重新创造的一种艺术世界,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境界了。

当然,唐代对意境的认识,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后来,僧皎然《诗式》有“取境”之说,刘禹锡有“境生于象外”说,都还是比较粗糙的理论,意境并没有取得更明晰的概念。到了晚唐,司空图的《诗品》有了重要的理论突破,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又在《与极浦书》中明确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命题,意境论终于成熟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中,有两个“象”、两个“景”,第一个“象”与“景”指的是真实的可感触的客观世界。第二个“象”与“景”指的是虚构的被诗人以艺术性的语言塑造出来的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客观真实世界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就突出了艺术家创作中的艺术再造力,无论表現自然或是再现自然,被表现或再現自然,永远不会是客观现实世界中原生态的自然了。

宋代以后,阐述意境(有时写作“境界”)的理论越来越深入,意境论广泛深入人心。中国古典诗词的作者和读者,无不以“意境”作为创作、感受、评论的基本。以至清末的古文家林纾在《应知八则·意境》中宣称:“意境者,文之母也,一切奇正之路,皆出其间,不讲意境,便自塞其途,终无进道之日矣。”二十世纪初,王国維结合西方哲学观念,把中国诗学的意境说改造为境界说,其功劳在于强调审美取向的区别,分辨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又把创作主体区别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但是,在意境论的创作主体、真实客体与审美客体三者的定位和关系上,王国维仍然继承了中国传筑诗学的基本理论。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有三境,物境重在外物,情境重在情感,意境重在真心,三者的宙美对象不同。

B.诗的三境,强调主体与客体契合的关系,从而推动了中国古典诗学意境论的探究。

C.诗歌中的“象”,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结合形成的新的审美形象,即后来的意境。

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融入了诗人的虚构,突出了艺术家的艺术再造力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从意境概念的提出谈起,追根溯源,条理清晰地论证意境的发展轨迹。

B.文章引用晚唐司空图的《诗品》(与极浦书》,论证诗词创作理论取得新的突破。

C.文章辨析了《诗格》中的两段话,其所涉概念与后来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D.文章举王国维把意境说改造为境界说之例,论证王国维在中国传统诗学上的功劳。

3.意境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眼泪

(美)比利·杰克逊

再次接到汤姆的来信时,鲁道夫的祷告真的应验了,因为汤姆的信里还夹着一张纸条,那是爱玛的笔迹。

鲁道夫是谁?汤姆是谁?爱玛又是谁呢?事情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鲁道夫刚从战场上退下来,首要的问题是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他从朋友那里听说有一个新兴的职业,就是给华尔街那些高收入的女权主义者的孩子当替身爸爸。鲁道夫身上的军人气质非常符合单身妈妈们的要求,一个月500美元的报酬,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他决定试一试。

当鲁道夫微笑着出现在一个叫爱玛的单身妈妈面前时,她立即被他阳刚的外形吸引,并同意跟他签合同,让他当地5岁儿子汤姆的爸爸。

中午的时候,“一家人”去饭店吃第一顿团圆饭。鲁道夫向汤姆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执行任务的那个神秘的岛屿的故事。他还教汤姆如何按住核桃的一端,让它像子弹一样射出去。汤姆高兴坏了。两个人打闹的声音惊动了邻座的人。鲁道夫说:“好了,回家我们再玩。”汤姆立即停了下来,爱玛望着鲁道夫说:“真是难以置信,要是平时,他非要犟着玩到底不可。”

第二天一大早,鲁道夫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上班。鲁道夫的任务就是培养汤姆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毅力给他树立起男人的形象。汤姆起床后鲁道夫立即教他刷牙、用冷水洗脸、站在喷头下洗澡,而汤姆以前都是泡在浴盆里由妈妈帮他洗的。鲁道夫先给他示范了一下,说男子汉都是这样冲澡的。

随后,鲁道夫将快乐得像只小鸟一样的汤姆送到幼儿园。汤姆向他遇到的每个小朋友介绍说:“这是我爸爸,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傍晚的时候,鲁道夫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附近。远远地看到汤姆走出大门到处张望搜寻;看到鲁道夫,那张小脸开出了一朵灿烂的花。

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合同到期了,鲁道夫进帐10000元。他内心有些轻松,但又是沉甸甸的。爱玛认为汤姆关于父亲和男人的直观认识已经建立,而汤姆对鲁道夫又过分依恋,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她拒绝了鲁道夫将合同延长一个月的要求。

听到这个坏消息,汤姆的眼里溢满了泪水。鲁道夫说:“我跟你说过,男子汉是不轻易流泪的,”汤姆只好强忍着泪水。尽管战场上不断有鲜血和牺牲,但鲁道夫从没流过服泪。孩子的哭喊,却让他的眼泪涌出了眼眶,他快步钻进车子,再也不敢探出头看汤姆。

鲁道夫知道,爱玛是不会允许他再靠近孩子的。她会在孩子逐渐习惯独立生活的时候,突然对孩子宣布,他的父亲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了,永远不会回来了。鲁道夫想在爱玛宣布他“牺牲”前,通过写信的方式再为孩子做点什么。信件可以由她负责传达,通信时间和内容都由她控制。爱玛同意了他的要求。

鲁道夫在第一封信里告诉汤姆,他非常想念他,问他有没有按照他的要求,他在信的最后还编了神秘岛上惊险而离奇的生活。爱玛看到信中有许多男孩感兴趣的新知识,提出要为他写的信付费。鲁道失拒绝了,说这只是后续服务。

没过几天,鲁道夫收到了汤姆的回信,他得意的报告了他在各方面的进展,还一个劲儿地抱怨“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其中有一段内容再次让鲁道天潸然泪下,“你出门的时候,我看到你的眼睛里噙着泪水,却没有落下来。我想跟你一样,不让眼泪落下来,因为你说真正的男子汉是不轻易落泪的。现在,我可以让想你的眼泪停留5秒了,但我想让它停留得更久。你的眼泪落下来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它落下来了,请将那滴眼泪寄给我,因为我想看看爸爸落下来的眼泪和我的是不是一样……”

鲁道夫看到这里已是泪流满面,他给汤姆回信:“我很高兴你学会了忍住泪水……我的眼泪到現在还没落下来,我正努力让它们停留得更长一点。但是,万一哪一天它落下来了,我敢保证它跟你的眼泪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男子汉……”

日子一天天过去。鲁道夫盼望着有一天还可以再见到汤姆,看见汤姆欢欣雀跃地跑过来,搂住他的脖子喊“爸爸”。为此,他每天祈祷,也许上天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

鲁道夫终于收到了爱玛的来信:“明年同一时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回家’探望一次汤姆。他为了验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将想你的泪水都滴在了一个小瓶里。我想你该回来让你的眼泪也落在瓶子里去,亲眼见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

(选自2018年3月《小说文萃》,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期待,同时也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B.合同到期后,小说用“轻松”和“沉甸甸”这一充满对立的心理词语分别表现了鲁道夫完成替身爸爸任务后的轻快和与因喜欢汤姆却又不得不离别而带来的伤感。

C.小说中鲁道夫教汤姆刷牙、用冷水洗脸、在喷头下冲澡等细节说明他善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理意识,逐步帮助汤姆树立男子汉形象。

D.小说结尾极具艺术张力,言近意运,既照应文章标题,又巧妙地暗示鲁道夫的真情最终赢得了单身妈妈爱玛的爱情。

2.简要分析爱玛在小说中的作用。

3.请探究文章标题“眼泪”的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劝学》孟子)

(2)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离骚》屈原)

(3)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庄子)

(4)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      (《诗经·氓》)

(5)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范仲淹)

(6)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攘除奸凶。   (《出师表》诸葛亮)

(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_____________,善道也。(《孟子》)

(8)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