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黎眉州①
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②,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③,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时在密州任上,密州在胶西。黎罅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故称“黎眉州”。②西川:四川西部。苏轼的故乡眉山和诗中提及的瓦屋、峨眉两山都在西川。③春秋学:黎罅精研《春秋》,当时执政的王安石素不喜《春秋》。④六一: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曾以“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向英宗推荐二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承前句“望西川”,描述西川景象,“应”表明“孤云落照”是作者合理推想的西川的景象,所以这是实写。
B.颔联通过想象描写瓦屋、峨眉的景象,这和《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写景角度相同。
C.颈联抒写作者的复杂感慨,既包含着对当政者的不满和对黎錞的同情,也表达了对乐于提携士人的欧阳修的怀念。
D.前四句侧重于描写景物,画面感极强;后四句侧重于抒发情怀,感情浓烈。写景与抒情密切关联,全诗章法井然。
2.诗的结尾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弘智,洛州新安人。后魏车骑大将军肃孙。父玄轨隋陕州刺史。弘智早丧母,事父以孝闻。学通《三礼》、《史记》、《汉书》。隋大业中,为司隶从事。武德初,大理卿郎楚之应诏举之,授詹事府主簿。又预修《六代史》。初,与秘书丞令狐德棻、齐王文学袁朗等十数人同修《艺文类聚》,转太子舍人。贞观中,累迁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以疾出为莱州刺史。弘智事兄弘安,同于事父,所得俸禄,皆送于兄处。及兄亡,哀毁过礼。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寻起为光州刺史。永徽初,累转陈王师。高宗令弘智于百福殿讲《孝经》,召中书门下三品及弘文馆学士、太学儒者,并预讲筵。弘智演畅微言,备陈五孝。学士等难问相继,弘智酬应如响。高宗怡然曰:“朕颇耽坟籍,至于《孝经》,偏所习睹。然孝之为德,弘益实深,故云‘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是知孝道之为大也。”顾谓弘智:“宜略陈此经切要者,以辅不逮。”弘智对曰:“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微臣颛愚,愿以此言奏献。”帝甚悦,赐彩绢二百匹、名马一匹。寻迁国子祭酒,仍为崇贤馆学士。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曰宣。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旧唐书·赵弘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
B.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
C.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
D.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小。
B.《孝经》,中国古代道家的伦理著作,道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有百家。
C.讲筵,特指天子的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经筵讲授内容各代不同,多是实用性很强的经典。
D.祭酒,原意是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一人举酒条神,为一种荣誉。东汉时成为学盲名,隋以后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国子监祭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赵弘智深受重用。他出身名门,德才兼备,大理卿郎楚之曾举荐他,他被任为詹事府主簿,后又升迁为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土。
B.赵弘智精研典籍。他精通《三礼》《史记》《汉书》,并参与编修《六代史》《艺文类聚》等史书;对于《孝经》,更是偏愛,反复翻阅,并弘扬孝德。
C.赵弘智以孝闻名。他不但《孝经》传讲得好,而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仅对父亲非常孝顺,而且能侍奉哥哥、抚恤嫂子和侄子。
D.赵弘智学识渊博。他曾在百福殿宜讲《孝经》,听讲者中不乏名人学者:面对学士们的问难,他都能回答得像回声一样迅速。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2)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鸟巢
黄学友
在金生居住的这座城市里,不用说找到一只鸟巢,就连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都很难看到。可金生却找到了一只鸟巢,还是在自己家的阳台上。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天是周六,金生一大早起床后,要到阳台上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刚踏上阳台,一只鸟就从某个角落“扑棱”一声飞向天空,在天空划了一道美丽的孤线后消失了。金生就在阳台上找那只鸟留下的蛛丝马迹。最后,他在阳台一角的一个瓷罐里找到了一只鸟巢。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
他已经忘记了那只瓷罐是什么时候放到阳台角落里的。那是他的母亲来城里看他时,从乡下带来的,说是让他放在厨房里当盐缸用。可他觉得这只瓷罐太古老,又粗糙,与现时流行的用具格格不入,就随手把它放在了阳台的角落里,想不到它竟成了鸟儿的栖身之地。
金生再仔细去看瓷罐里的鸟巢,那巢穴编制的很牢也很密。它的外一层是用一些干枯的枝棒织成,里面铺满了松软的杂草。他抬起头望一眼这高楼林立的城市,心里想:“那只鸟是从什么地方衔来的这么多枯枝棒和杂草呢?”
金生还在鸟巢里发现了三颗鸟蛋,鸟蛋的壳上布满了美丽的花纹。他刚要用手去拿,却又马上停了下来。因为小时候他听人说过,遇见鸟窝如果动里面的鸟蛋,那鸟就永远不再回来了。他没有去动那些好看的鸟蛋,他希望那飞走了的鸟儿再回来,仍然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尽快让那三颗鸟蛋孵出美丽的小鸟。
阳台上的鸟巢成了他的牵挂。他除了百般呵护外,还每天在阳台上撒一把小米,喂鸟儿。鸟儿不仅回到了鸟穴,住在了阳台上,还渐渐地与金生产生了感情,见到金生不再害怕,不再飞走。金生不断地走近鸟巢,仔细观察那三颗美丽的鸟蛋,盼他早一天孵化。终于有一天,那三颗鸟蛋变成了三只黄嘴鸟丫。小鸟刚刚睁开两只圆圆的小眼时,在巢穴里躁动不安地“喳喳”叫,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金生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自然想到了把这一景色摄入镜头,于是就跑回房间取来了照相机,把镜头对准了瓷罐。这时大鸟嘴里也衔着一只小虫飞了回来,站在了瓷罐沿上,三只小鸟抬着头“喳喳”叫着抢要虫食。金生快速按下了快门,把这一精彩的时刻留在了相机里。
没多长时间,金生拍的照片获得了野生动物保护一等奖。
金生的照片获奖后,有不少人幕名来他家观看阳台上的鸟巢。这天来了一名参观者,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戴一副深度眼镜,脸上布满了沧桑。金生把他领到阳台上的鸟巢前时,他似乎对里面的小鸟并不感兴趣,而是用两只深邃的眼晴好奇地紧紧盯着瓷罐。他问:“这只瓷罐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金生回答:“是我娘从乡下带来的。”那人刚要用手动那瓷罐,被金生阻拦了。于是那人就俯下身去仔细观看,甚至还边观看边环绕鸟巢转了几圈,然后站直了身说:“好东西,好东西啊丨”金生不知他说的“好东西”是指小鸟?鸟巢?还是瓷罐?只是一脸茫然地站在那里。那人思忖片刻说:“你的这只瓷罐我买了。”金生先是一怔,然后摇了摇头。那人就打着手码说:“我出八万元。”金生又摇了摇头。那人咬咬牙说:“十万元怎么样,你该同意了吧?”金生还是摇了摇头,那人很惋惜地叹了一口气走了。那人走后,金生才知道那人是个古董商。他已看准装着鸟巢的瓷罐是一件稀有的古董。
后来又有人出高价来买金生阳台上那只瓷罐,依然都被金生拒绝了。金生不是嫌买家出的价格低,是为了那只鸟巢。
(有刪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句话后四段属于补充的内容,交代了金生发现鸟巢的时间、地点和过程,也表现鸟巢出现的突然和不可思议。
B.从发现鸟巢到拒绝出售瓷罐,金生心理经历了变化过程:发现时的“兴奋”、细看时的‘‘疑问”、呵护时的“牵挂”、拒绝出售时的“珍惜”。
C.作者善于刻画人物特点,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角度描绘了金生在发现鸟巢到守护鸟巢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物形象渐趋饱满。
D.金生对古董商所说的“好东西”感到茫然,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古董商重视的是瓷罐的经济价值,金生关注的是保护鸟巢的生态价值。
2.作者不避其繁地描绘古董商试图购买瓷罐、与金生商讨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瓷罐”这个物象的选择体现作者的匠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各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侈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阖,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 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載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 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 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材料三:
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试点省份包括: 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 必然选择。
(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 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 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 图2 数据支持以下结论: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 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 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 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D. 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城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奥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絡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撒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
B.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广泛关注。
C.“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D.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B.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本文写到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工具。
D.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较谨慎。
B.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C.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提上日程。
D.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共识。
作文。
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当今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无处不在。有围城,就会有突围。青春期的少年,很多人将种种规则视为“束缚”,他们用各种叛逆的表现来突围,以获取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你对“突围”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及个人成长体验,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