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以清廉为贵。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2016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朴素观由老子首创,得到儒、墨等学派的认同和采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老子的朴素观,以自然为本位,具体包括本色观、恬淡观、清新观三个方面。

C.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农业文明时代朴素观的继承和发展,生态是其灵魂。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会出现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工业社会人们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环境严重破坏的事实为立论依据,论证了建构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必要性。

B. 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接着论述了朴素观的源起,然后从三个不同时期展开分析论证,末段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

C. 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历史性与巨大的传承价值。

D. 文章分析论证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生态文明时代审美观的特点,但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观是论述的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所以朴素美是最值得推崇的审美形态。

B.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观与农业社会的朴素观有着实质的不同,可见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节约型和保护环境型的。

C. 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要注意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协调发展。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在当代备受推崇,是因为工业文明时代奢华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

 

1. B 2. C 3. D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张冠李戴,“老子的朴素观”错误,应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朴素审美观”。故选B。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以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历史性与巨大的传承价值”错误,对比论证是为了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优越性。故选C。 3.A项,“朴素审美是最值得推崇的审美形态”无中生有;B项,“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节约型和保护环境型的”错误,原文“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并没有说“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节约型和保护环境型的”;C项,“避免矛盾”错误,应为“协调矛盾”。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两种看似对立的言论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一是一份新闻期刊刊发文章《社会堕落,从贬低文科始》,作者从个人化的视角和经历出发,为贬低文科的社会风气感到痛心疾首。二是南方一座城市的副市长在演讲中表示,有必要重提“学好数理化,走遇天下都不怕”。

请你结合自身,谈一谈对以上两种言论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依赖创始于美国军方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和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民码GPS信号,还存在被阻断的危险。近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分享”,快速发展的北斗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今年年初,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建设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能       ,依循他国道路,而应自主创新。与之前发射的卫星相比,(    )。近年来,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精准机控等领域       ,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带来技术创新和突破。开放的北斗,还与世界携手共赢。北斗基础产品已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不少沿海国家的舵手们指引方向,赢得海内外       。“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总设计师杨长风    地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还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

B.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或者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

C.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和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

D.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还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更高精度氢原子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B.北斗三号配置了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了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C.北斗三号更高精度的氢原于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D.配置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胶柱鼓瑟   初露锋芒   交口称赞   毋庸置疑

B.胶柱鼓瑟   脱颖而出   拍手称快   信誓旦旦

C.邯郸学步   初露锋芒   交口称赞   信誓旦旦

D.邯郸学步   脱颖而出   拍手称快   毋庸置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蜀相》中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偏情,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从生的原野流滴,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 《阿房宫赋》中作者发墨写意,相笔勾勒。言阿房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点明了士大夫之族拒绝从师学习的借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龙门八节石滩①(白居易)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颔联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写石滩疏通后,江上舟筏鱼贯往来、篙楫挥舞如箭的繁忙景象。

C.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

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

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