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呦哎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乱世间为了生存不得不立规矩而丧失医德的民间医生的形象。

B.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小说使用了具有天津卫特色的方言,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D.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萌生了敬佩之情。

2.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1.A 2.①“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等动作上的细节表现了苏七块的医术高明。②“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这些神态上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刻画出苏七块恪守原则的特点。③“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是他高超医术的体现,突出了人物形象。 3.①医术奇,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快,手法精,连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②外形奇,“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刻画了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③看病规矩奇,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④为人处世奇,从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可以看出他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项,“丧失医德的”说法错误,从小说结尾可以看出苏七块并没有丧失医德。故选A。 2.试题题干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表现手法能力。题干已经确定了赏析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题时,选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仔细阅读,圈出文章中关于人物形象细节描写部分,找出其中的三处,结合细节描写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指出运用细节描写塑造出人物形象的什么特点。本文在塑造苏七块大夫时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比如,文章第二段,运用动作细节描写“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来表现苏七块医术高明。第四段,“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运用神态上的细节描写刻画出苏七块恪守原则的特点。第六段,“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也是他高超医术的体现。第七段“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通过详细的动作描写,写苏七块在打牌结束拦住华大夫,把华大夫暗中送给患者的钱还给华大夫,突出了为了恪守原则但仍为心地善良,具有高尚医德的好大夫形象。文中关于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还很多,答题时只要能找出细节描写,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试题题干是“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是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能力。题干已经确定人物形象的特点——奇,要求在文中找到能反应“奇”这一特征的地方有哪些。通读文章,很容易圈出苏七块“奇”指所在。比如,苏七块在给病人看病时,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快,手法精,连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这说明他医术奇;第二段在描述苏七块外形特征时说苏七块五十开外,还“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说明外形奇,是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老医生;他看病的规矩奇,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还有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坚持让张四付七块钱,等打完牌,又将七块钱还给偷偷给张四钱的华大夫,还说“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说明苏七块的为人处世的奇——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

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无论是他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之所以为 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纷扰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苏轼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有多谈,却更感沉重。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直到苏轼这里,陶潜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步,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在散文《方山子传》中,苏轼表达了不要富贵,不合流俗的愿望。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最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了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高,但他在文艺史上却影响巨大,是美学史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最喜爱的对象。

B.苏轼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表明了他忠君爱国、谨守儒家思想等特点,这与后代很多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C.苏轼表达的退隐思想,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或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D.苏轼自觉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传达出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阐述了苏轼既忠君爱国又要求彻底解脱这两个方面的思想特征,并由此指出,苏轼的独特性在于后者而并非前者。

B.作者围绕苏轼的美学意义这一核心话题,深入挖掘了苏轼诗文中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的内涵,并指出其对后世影响。

C.作者列举《方山子传》,是为了说明苏轼在散文中表达的这种不合流俗的愿望与他在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具有一致性。

D.作者提到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是为了说明苏轼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否定了封建社会制度,从而体现其思想的先驱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因为苏轼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都要更深刻更沉重,所以他才会表达出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怀疑。

B.苏轼将儒、道、佛各家思想相结合,在美学上追求朴实平淡,在生活态度上退避社会,具有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意味。

C.如果没有苏轼对陶渊明的肯定与褒扬,把陶渊明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位,陶渊明的诗也许会以另外一番面貌流传。

D.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后期封建美学影响深远,这一影响在元画元曲、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及《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参加了所在学校组织的两岸三地高中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课,课上同学们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忧后乐”思想是否值得传承展开了热烈辩论。

正方认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有积极的时代价值,应该发扬光大。”

反方认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是封建时代的圣贤标准,与现代社会要:塑造的公民人格相去甚远,不适合当今社会。”

你作为参与研习课讨论的一名内地高中生,对于这一辩题有何看法?请你任选一方参加辩论,写-篇辩论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就“长江经济带发展”主题展开研讨。假设你是某新闻网的记者编辑,请你为以下专家的发言拟出一句话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总编: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流媒体责无旁贷。本报对长江经济带的关注长期持续,而且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一方面,我们发挥光明全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新媒体产品,生动描画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图景;另一方面,我们沿着“智库化办报”的路径深入研究,主动以智库成果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为广大智库专家提供咨政建言、激荡智慧的广阔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院长:去年我院成立了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研究重点由“长三角”范围,拓展到“长江经济带”,从而配合国家战略布局。作为高端智库,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数据库,推出长江经济带蓝皮书,为深化理论研究、服务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曾市长:2017年7月以来,我市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建、治、管、改”并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届论坛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分享交流各地经验,也为我市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脉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部长:“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是重庆的基本市情。所谓大库区,是因为长江横贯重庆,流经679公里,对整个重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7月以来,重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建、治、管、改”并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届论坛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分享交流各地经验,也为重庆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脉诊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自动驾驶前景看似很美妙,但面前却有一条技术长河。自动驾驶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涵盖软硬件多方面,任何一个环节“瘸腿”都跑不起来。比如,无人车看清周边环境,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近年来,汽车的感知能力快速提升,但遇到雨、雾等恶劣天气时,它就成了“瞎子”,目前仍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同时,要让无人车根据环境做出选择,还需要高效的“大脑”,然而,自动驾驶是遵守规则的“好学生”,现实中的路况通常复杂多变,机器___________。此外,自动驾驶要“进化”,需要“喂”入大量的数据,这又非常耗费时间。由此可见,___________,因此5G通信将是推进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有专家认为,做自动驾驶,越往后难度越大,是一场艰难的长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6日《自动驾驶,渐行渐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言下之意是草木薄情寡义。可如果用这句话来___________诗词中的植物意象,显然是___________。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植物数不胜数,花草树木的情态各异喜欢被诗人用来表达不同的志向和理趣,心境和情怀。诗人毛泽东善于托物言志,(   ),将其刻画得仪态万千、神情飞扬、蕴含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毛泽东没有诗词专门咏草,但他在作品中多次出现的草的意象,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和意蕴。《五古  挽易昌陶》是为悼亡同窗好友而作,“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中“萎萋”与“凄凄”“威戚”同音,给人一种冷清凄惨之感。城南隈的春草长得再茂盛,已经物是人非,再也不能和易君携手同游,此情此景不禁令人___________。《七律二首  送瘟神》的第一首描写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农村萧条人民悲惨的境况。“千村薜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中的“薜荔”是一种蔓生野草。“千村薜荔”,如同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杂草丛生,繁华不再,给人以荒凉之感,___________了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花草树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审视   大错特错   凄然泪下   寄语 B.反观   大错特错   凄然泪下   寄寓

C.审视   大谬不然   潸然泪下   寄寓 D.反观   大谬不然   潸然泪下   寄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花草树木的生动描写在其作品中多处可见

B.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对花草树木的生动描写

C.花草树木在他的作品中不乏生动的描写

D.他的作品有多处关于花草树木的生动描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们喜欢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的形象,抒发了不同的心境和理趣,表达了不同的志向和情怀。

B.诗人们喜欢用花草树木形象的情态各异,来表达不同的心境和理趣,抒发不同的志向和情怀。

C.诗人们喜欢用形象、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来抒发和表达不同的心境和理趣,不同的志向和情怀。

D.诗人们喜欢用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形象,来表达不同的心境和理趣,抒发不同的志向和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