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教育的宗旨即“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而“完全之人物”的养成,除了“身体之能力”外,还应具有“精神之能力”,即“知力、感情及意志”。其中的感情就是“美育”,美育能“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应作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
人的生命是一切活动展开的基点,对生命的审美则是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人对自身生命的审美,首先来自对情感生命的审美把握。而中华诗词则正是这样一座情感生命的宝库。徜徉于中华诗词之海,也正是徜徉在人类情感之海。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沉郁,无一不是进行情感生命美育的绝佳载体。诵读“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涤去的是你旅途中的烦躁抑郁;玩味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减缓的是你思乡的情愫;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共鸣,坚定的是你的人生抉择!
任何的生命现象、生命状态、生命活动.总是感性的、形象的,人们也正是通过对生命的感性形象的审美感悟,来感知和把握生命的审美价值。中华诗词向来注重意象的缔造,而诗词中的意象历经各代文人的传承,已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生命积淀,是我们民族生命的感性存在。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也正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春”“江”“花”“月”的美妙始终伴随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寒山寺的钟声将永远响彻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之中。
吟诵中华诗词,也能达到一种悦性悦情的审美自由状态。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特认为在人所拥有的各种能力中,发声最适合表现人的内心感受,因为人所发出的声音正如人的呼吸,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诗词吟诵时或高昂或激愤或安闲或怡然的声音,无一不浸透着吟诵者内在的生命气息,预示着生命的积极喷发,并最终达到一种情绪的快乐、生命的愉悦。
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造就一个自由的审美世界,这个审美世界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实在性,是一种澄明、透彻的心境。在这一境界中,超越了不自由心境的“我”,排除了杂乱无序的精神状态,是情感的、精神的、本真的心灵境界。这也正是孔子所谓“乐”的心态,庄子所谓“游”的境界。我们在鉴赏传统诗词时,对意象的解读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移置,正是进入了此种境界。在此过程中,心中除了那轮明月之外,别无他物,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人的心境亦随之豁然开朗,达到通彻透亮的境界。
生命不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存在,而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可视可听的,具有可欣赏性的无限的美感。中华诗词浓烈的情感、丰满形象的意象、吟诵时带来的愉悦、审美中精神的自由与超越,都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铺展与呈现。在心理疾病高发,特别是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频发的今天,中华诗词除了其传统的美育价值外,其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相信也会越发得到凸显。
(摘编自斯静亚《中华诗词的生命美育价值探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有具备“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完全之人物”。
B.生命是具有可欣赏性的美感存在,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对生命的审美。
C.学习中华诗词需诵读玩味,尤其要学会吟诵,进而沉浸其中,并产生共鸣。
D.真正的审美活动必须超越不自由心境的“我”,达到澄明、透彻的心灵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提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
B.第二段运用对比、引用等手法,阐述中华诗词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
C.文章列举“春”“江”“花”“月”等意象说明中华诗词是民族的生命积淀。
D.第五段借孔子“乐”的心态和庄子“游”的境界说明什么是自由的审美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育可以使人的感情发达,精神自由是培养“身体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B.中华诗词中的优秀诗句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疏导自我感情,坚定人生的选择。
C.我们正是通过对中华诗词意象的把握才窥探到诗人生命情感的感悟。
D.学习中华诗词可以有效杜绝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运维检修工赵学军,24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33年,加工过的飞船零件100%合格;罗阳及其团队,为了让歼-15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航空事业的发展;电焊行业公认的“巾帼英雄”王中美,从业18年,先后参与建设了40多座世界一流桥梁的前期焊接试验任务。王中美坦言,电焊工的工作看着火树银花很炫酷,但实际“又脏又苦又累”。炎热的夏天,经常需要扛着30多公斤的操作工具,裹着厚厚的防火服钻到狭小的空间内,忍受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丝不苟地完成焊接工作。工作结束后,王中美换下的衣服都能直接甩出水来。虽为女子,但王中美从来没有退缩过。
读了这些人的事迹,你一定会感触很深,假如你是毕业后回母校参加“给学弟学妹留言”演讲的一名学长,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实际,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记者从无锡梅里遗址考古学术研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一年的考古发掘,无锡梅里遗址野外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并通过了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表示,无锡梅里遗址内涵丰富,遗址的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是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对探讨吴文化的起源及其早期面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肠道菌群与人体的交互关系复杂,很多科学家①___。之所以把肠道菌群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是因为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肠道菌群种类繁多,但还是能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共生菌群,②___,占肠道菌群的99%以上,与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种是条件致病菌群,这类细菌数量不多,但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第三种是致病菌群。肠道菌群与你的健康休戚相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帮你吃饭。其次,③___,一方面,大量的菌群黏附在肠壁上,为肠道穿上了一层天然的铠甲,避免肠壁与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共生菌群会与肠道的免疫系统形成互动,刺激后者的发育,使肠道应对致病微生物的“反导系统”更加强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000年前是文明诞生的大时代,世界几大流域_____孕育出早期文明。中国的史前时代,就开始____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尚玉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____在它之前,玉器就已广受尊崇,但在此时却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我们发现,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_____在玉器上的。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联结着人们的思想。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 )。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礼制规范、社会模式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约而同 演化 即使 表现
B.不约而同 演变 尽管 体现
C.殊途同归 演化 尽管 表现
D.殊途同归 演变 即使 体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
B.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功能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展现出人们的思想。
C.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虽然良渚文化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锈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折射出人们的思想。
D.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作用,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发现了人们的思想。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继繁荣的是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B.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C.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D.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一个高冠长佩、品行高洁的高士形象,成为许多人心中屈原的标准形象。
(2)“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因滕子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政绩卓越得以重修,更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而驰名中外。
(3)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