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科学家发现飞蛾在夜间飞行时,__________。飞蛾总是让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自己的眼睛里。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这是飞蛾的“天文导航"系统。_________,错认为是月光,因此,它就利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火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本能地让自己与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火光打转。由于它的两只眼睛离光源的远近不同,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感受到的光线强,于是____________。这样,它们总是绕着圈子,逐渐接近火源,最后造成飞蛾扑火的现象发生。

 

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 飞行中的飞蛾看到火光; 它们不停地拐向光线更强的方向。 【解析】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语段主要介绍飞蛾为何投火的问题。第一个空格,从后文“飞蛾总是让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自己的眼睛里。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看,主要表述飞蛾夜间飞行判断方向的方法是依靠月光;第二个空格,从前文的“导航”和后文的“错认为”可以明确,空格的内容是飞蛾飞行中看到灯光等;第三个空格,从前文对飞蛾绕着火光打转的生理介绍和后文的绕着圈子飞来看,空格的内容应该是飞蛾会不停地拐向光线更强的地方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在行驶的地铁上看车窗外边,能够看到本应是墙壁的地方有      的画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视觉保留。视觉对图片的分辨时间大于1/24秒,如果默认为是连续的,视觉上是分辨不出来的,那么两个图片之间间隔的时间就比1/24秒短。另一个是依靠我们的想象。也就是大脑图像处理中枢,“脑补"了上一幅画和下一幅画之间的动作、表情的间隔,将其        起来。让地铁画面实现动起来的效果,还需要实现两个         。第一,利用地铁的移动。(     ),这种情况一般是在地铁匀速行驶阶段采用,保证画面的稳定性。第二,控制灯光照亮图片。这个过程中,地铁在运动,灯光的明暗也是动态的,控制的目的是让相邻图片呈现的时间间隔小于1/24秒,达到动画效果。为了实现这种动态控制,需要有探测器感知地铁的运行速度,有控制器控制灯光明暗的频率,以          好地铁的运行速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绵延不断  连贯  战略  协调

B.接连不断  连贯  策略  配合

C.接连不断  贯通  战略  配合

D.绵延不断  贯通  策略  协调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现动画效果时,就要让地铁移动速度达到相邻图片呈现间隔小于1/24秒

B.当实现动画效果时,地铁移动速度必须使相邻图片小于1/24秒的呈现间隔

C.要让地铁移动速度使相邻图片小于1/24秒的呈现间隔时,才实现动画效果

D.当地铁移动速度达到相邻图片呈现间隔小于1/24秒时,就能实现动画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视觉上默认为是连续的,是分辨不出来的,那么两个图片之间间隔的时间才比1/24秒短。

B.如果视觉上是分辨不出来的,默认为是连续的,那么两个图片之间间隔的时间就比1/24秒短。

C.只有两个图片之间间隔的时间比1/24秒短,那么视觉上才默认为是连续的,分辨不出来的。

D.如果两个图片之间间隔的时间比1/24秒短,那么视觉上是分辨不出来的,默认为是连续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人的感受来侧面衬托蜀道的高险。

(2)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的意思相近。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一句都写了桃花源人请武陵人到家中做客的动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各题。

古剑歌   齐己

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

今人不要强硎磨,莲锷星文未曾没。

一弹一抚闻铮铮,老龙影夺秋灯明。

何时得遇英雄主,用尔平治天下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物”指古剑,“神”字体现出了古剑本领的神奇和古剑具有的灵性。

B.“百炼百淬”写古剑经历千锤百炼后而成,因来之不易,所以显得珍贵。

C.“不要强硎磨”指不要用磨刀石来强行磨古剑,意即不能随便使用古剑。

D.颈联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古剑的坚与锋,表现了古剑不减当年的风采。

2.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中崇宁五年进士第,累官为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北方用兵,酬功第赏,日数十百,邴辞命无留难。除给事中,迁翰林学士。尝与禁中曲宴,徽宗命赋诗,高丽使入贡,邴为馆伴,徽宗遣中使持示,使者请传录以归。未几,坐言者罢,提举南京鸿庆宫。钦宗即位,知越州。久之,再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复徽猷阁待制。逾岁,召为兵部侍郎。苗傅、刘正彦迫上逊位,上顾邴草诏,邴请得御札而后敢作。朱胜非请降诏赦,邴就都堂草之。除翰林学士。初,邴见苗傅,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元唯唯不能用,即诣政事堂白朱胜非,适正彦及其党王世修在焉,又以大义责之,人为之危,邴不顾也。时御史中丞郑瑴又抗疏言睿圣皇帝不当改号,于是邴、瑴为端明殿学士。邴与张守分草百官章奏,三奏三答,及太后手诏与复辟赦文,一日而具。四月,拜尚书右丞。上巡江宁,太后六宫往豫章,命邴为资政殿学士。以与吕颐浩论不合,乞罢,遂以本职提举杭州洞霄宫。未阅月,起知平江府。会兄邺失守越州,坐累落职。明年,即引赦复之,又升资政殿学士。绍兴五年,诏问宰执方略,邴条上绥怀之略有五,大略谓:“山东大姓结为山砦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愿募有心力之人,密往诏谕。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使之有更生之望。”不报。邴闲居十有七年,薨于泉州,年六十二,谥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

(选自于《宋史•李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

B.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

C.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

D.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宴,小宴,不同于正式宴会,宋时内苑留臣下赐之宴。

B.逊位,放弃拥有的高官显职,即把自己的职位让给别人。

C.抗疏,上奏章直言其事,也泛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

D.宰执,宰相与执政官的合称,在宋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邴才华高妙,受人激赏。高丽国派使节入朝进贡时,看到徽宗让时任翰林学士的李邴写的诗歌特别好,就请求皇上答许自己抄录后带回国内。

B.李邴坚守原则,做事快速。皇上让李邴草拟诏令时,李邴请求皇上先写然后自己再写;后来与张守一起草拟百官的奏章时,三奏三答一日完成。

C.李邴临危不惧,义无反顾。李邴到政事堂向朱胜非报告事情时看到刘正彦等,用大义来责备他,当时人人都为李邴的安危担心,但李大义凛然。

D.李邴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李邴曾经被言官弹劾被免官,后来因为兄长朱邺失守越州而被贬官,最后李斌闲居了十七年之久,最后在泉州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

(2)山东大姓结为山碧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郝有才趣事

汪曾祺

郝有才一辈子没有什么露脸的事,也没有多少现眼的事。他是个极其普通的人,没有什么特点。要说特点,那就是他过日子特别仔细,爱打个小算盘。话说回来了,一个人过日子仔细一点,爱打个小算盘,这碍着别人什么了?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拿他的一些小事当笑话说呢?

他是三分队的。三分队是舞台工作队。一分队是演员队,二分队是乐队。管箱的——大衣箱、二衣箱、旗包箱,梳头的,检场的这都归三分队。郝有才没有坐过科,拜过师,是个“外行",什么都不会,他只会装车、卸车、搬布景、挂吊杆,干一点杂活。这些活,看看就会,没有三天力巴。三分队的都是“苦哈哈”,他们的工资都比较低。不像演员里的“好角",一月能拿二百多、三百。也不像乐队里的名琴师、打鼓佬,一月也能拿一百八九。他们每月都只有几十块钱。“开支"的时候,工资袋里薄薄的一叠,数起来很省事。他们的家累也都比较重,孩子多。因此,三分队的过日子都比较俭省,郝有才是其尤甚者。

他们家的饭食很简单。不过能够吃饱。一年难得吃几次鱼,都是带鱼,熬一大盆,一家子吃一顿。他们家的孩子没有吃过虾。至于螃蟹,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中午饭有什么吃什么,窝头、贴饼子、烙饼、馒头、米饭。有时也蒸几屉包子,菠菜馅的、韭菜馅的、茴香馅的,肉少菜多。这样可以变变花样,也省粮食。晚饭一般是吃面。炸酱面、麻酱面。茄子便宜的时候,茄子打囱。扁豆老了的时候,闷扁豆面,——扁豆闷热了,把面往锅里一下,一翻个儿,得!吃面浇什么,不论,但是必须得有蒜。“吃面不就蒜,好比杀人不见血!"他吃的蒜也都是紫皮大瓣。“青皮萝卜紫皮蒜,抬头的老婆低头的汉,这是上讲的!"他的蒜都是很磁棒,很鼓立的,一头是一头,上得了画,能拿到展览会上去展览。每一头都是他精心挑选过,挨着个儿用手捏过的。

不但是蒜,他们家吃的菜也都是经他精心挑选的。他每天中午、晚晌下班,顺便买菜。从剧团到他们家共有七家菜摊,经过每一个菜摊,他都要下车——他骑车,问问价,看看菜的成色。七家都考察完了,然后决定买哪一家的,再骑车返回去选购。卖菜的约完了,他都要再复一次秤,——他的自行车后架上随时带着一杆小秤。他买菜回来,邻居见了他买的菜都羡慕:“你瞧有才买的这菜,又水灵,又便宜!"郝有才翩腿下车,说:“货买三家不吃亏,——您得挑!"

剧团外出,他不吃团里的食堂。每次都是烙了几十张烙饼,用包袱皮一包,带着。另外带了好些卤虾酱、韭菜花、臭豆腐、青椒糊、豆儿酱、芥菜疙瘩、小酱萝卜,瓶瓶罐罐,丁零当啷。他就用这些小菜就干烙饼。一到烙饼吃完,他就想家了,想北京,想北京的“吃儿”。他说,在北京,哪怕就是虾米皮熬白菜,也比外地的香。“为什么呢?因为,——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至今尚未有人考证过,不见于载籍。

他爱喝一口酒。不多,最多二两。他在家不喝。家里不预备酒,免得老想喝。在小铺里喝。不就菜,抽关东烟就酒。这有个名目,叫做“云彩酒”。

他爱逛寄卖行。他家大人孩子们的鞋、袜、手套、帽子,都是处理品。剧团外出,他爱逛商店,遛地摊,买“俏货”。他买的俏货都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凉席、雨伞、马莲根的炊帚、铁丝罩篱厖。他买俏货,也有吃亏上当的时候。有一次,他从汉口买了一套套盆,——绿釉的陶盆,一个套着一个,一套五个,外面最大的可以洗被窝,里面最小的可以和面。他就像收藏家买了一张唐伯虎的画似的,高兴得不得了。费了半天劲,才把这套宝贝弄上车。不想到了北京,出了前门火车站,对面一家山货店里就有,东西和他买的一样,价钱比汉口便宜。他一气之下,恨不能把这套套盆摔碎了。——当然没有,他还是咬着嘴唇把这几十斤重的东西背回去了。“郝有才千里买套盆”落下一个“唱”,供剧团的很多人说笑了个把月。

(节选自《汪曾祺小说全编•下卷》)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从郝有才的极其普通的角度介绍他,开始用“露脸”“现眼”对比,然后写他生活的特点,最后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个人的观点与态度。

B.小说对郝有才没做过科、拜过师,工作特点是打杂的交代,不仅照应了上文他“爱打个小算盘”,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爱恨交织的复杂之情。

C.小说在写郝有才一家的吃食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郝有才吃蒜,这体现了他对蒜的喜爱,也体现了他生活的细腻和生活贫困的现实。

D.文章最后介绍了郝有才在汉口买一套套盆的故事,这个情节既照应了题目,也体现了郝有才为家庭生活不怕费力劳神的性格。

2.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口语化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3.有评论家评论汪曾祺的创作表达了“对自然的人性美和温馨的人情美的憧憬和追求”。请结合小说内容,从郝有才的角度谈谈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评论家的观点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