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C.“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时行政区划名。

D.“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错误,“郎中”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宋代民间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C.“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俺答(少数民族首领)叛,据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王崇古以反间计降之。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自是边境休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

A.嘉靖辛丑,即嘉靖年间辛丑月。“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辛丑”指辛丑月,是用干支来纪月。

B.郊庙: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外,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也叫“郊庙”。

C.兵部尚书,六部尚书之一,别称“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D.什七,即十分之七,古代分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若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与分子连写,如“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寻被元帝,使讨江州刺史华轶。以母忧去职。服阕,以侍中、卫将军。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C.“服阕”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

D.“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文中指虞潭守丧结束后,朝廷任命他为侍中、卫将军。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祖梦奇,户部侍郎。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遇事敢言,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年六十八而卒。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A.户部为古官署,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事宜。

B.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十年,所以古代称十年为“一纪”。

C.“陛辞”是指朝官退休时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D.“谥”即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