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侠小说源于《史记》,其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分别记载了为主人卖命的侠客和崇尚自我精神的侠客。之后,中国武侠小说历经三变。《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高峰,将侠客与朝廷捆绑一起,侠客只能跟在一些官员后面平叛捕盗。这种现象在公案武侠小说中表现得特别明显。1923年,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创作了《江湖奇侠传》,构建了武侠小说的江湖世界。从此,武侠小说有了少林、武当、峨眉,青城等各种流派,侠客们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江湖世界看起来与人间俗世远了,侠客们的个性和风采却能够在那个充满魅力的神秘世界中得到展现,武侠小说好看了。金庸小说是中国武侠小说发展中的第三变,他创建了武侠小说的文化空间,打造了“文化武侠”的范本。武侠小说内涵丰厚了起来,韵味深远了起来,其格调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金庸小说将侠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墨、道、佛以及国民文化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价值观念多样的侠义精神和文化形态各异的侠客人物。陈家洛修身齐家,郭靖兼爱非攻,杨过至情至性……像金庸这样如此广泛地涉猎多重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多见。更为重要的是,侠文化与中国不同形态的传统文化既有相融之处,也有很多原则上的分歧。金庸却能将它们交融在一起,从而展现出不同的文化之侠形象。
金庸小说充分地彰显侠客的社会担当和使命意识。金庸小说中侠客的社会担当精神不是理念的直接演绎,而是体现在行为的抉择中。有抉择就有牺牲,牺牲的是家仇、幸福,甚至是生命。抉择总是很艰难,有犹豫,有痛苦。同样,抉择后的行为很真实,彰显出的家国理念,显得特别光彩,特别崇高。理念的表达来自人物内心的召唤,行为的确立来自理性的最终抉择,金庸小说高尚不虚情,大气不做作,原因就在于此。
金庸小说赋予武侠小说长期创作而累积下的创作模式以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家践行的“人的文学”。新文学作家以人性为中心,在社会的描述中写人生和生命价值,金庸小说同样以人性为中心,在江湖世界历练中写人生和生命价值,构建了武侠小说的“成长模式”。金庸将笔下人物的人性描述和人生成长确立为小说的叙事中心。从懵懂少年到成熟大侠,人物成长是金庸小说中的主线,人物成长的过程就是故事展开的过程。人物形象圆满成型了,故事自然完整,结构自然紧凑。
金庸小说实现了传统的长篇章回小说美学构建的现代化转型。这是雅俗合流创造出的文学新境界。如果再将金庸小说彰显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思考,就会对金庸小说的美学贡献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章回小说中运用新小说的叙事手法,最早的探索者是张恨水,他的《啼笑因缘》中的人性表现还是“五四”以来流行的西方人性解放和张扬模式。金庸小说彰显的主要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规范,是一种既有的存在,在规范和存在中能否写出鲜明的人性和精彩的人生呢?金庸用事件告知人们,是可以的。
2019年10月30日是金庸先生逝世一周年。记得去年社会各界人士送别他的时候,有一副横联为“一览众生”的对联。“一览众生”有着禅意,是从“一览众山”化用而来,是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是一座难以比肩的高峰。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
(摘编自汤哲生《金庸小说:文化是底子人性是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公案武侠小说《水浒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高峰,它将侠客与朝廷捆绑在一起。
B.平江不肖生构建了武侠小说的江湖世界,侠客们的个性和风采在其间得以展现。
C.金庸小说高尚、大气,因此小说中侠客的社会担当精神体现在其行为的抉择中。
D.唯有金庸将侠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墨、道、佛以及国民文化融合在一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概述中国武侠小说经三变后,重点论述金庸武侠小说的丰厚文化内涵。
B.文章以陈家洛等侠客为例,证明金庸小说将侠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C.文章对比金庸和张恨水小说的优劣,凸显了金庸小说美学构建的现代化转型。
D.文章结尾解释了“一览众生”的由来,收束全篇,高度评价了金庸的武侠小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侠小说格调的提升离不开文化因素的融入,有文化内涵的武侠小说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金庸的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B.金庸消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原则上的分歧,并将之与侠文化融合,写出了观念多样的侠义精神和形态各异的侠客人物。
C.以人性为中心,将人物的人性描述和人生成长确立为小说的叙事中心,使金庸小说人物形象圆满成型,故事完整,结构紧凑。
D.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有机结合,在传统的规范和存在中写出鲜明的人性和精彩的人生,是金庸小说的美学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痴。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至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梁醋。
冯至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因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平。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秩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至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粒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联系课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2)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________
我________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______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____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 而 就 B.因为 却 所以 C.既然 也 所以 D.即使 也 就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的说。(简洁/简捷)
②________上次比赛中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鉴于/基于)
③这条海鲜烧烤大排档一条街,暴风雨过后的午夜,依然________,酒肉飘香。(沸反盈天/人声鼎沸)
④老将军回想起年轻的时候自己被地主老财逼得________,参加了红军,拿起了武器跟敌人作斗争的往事。(走投无路/日暮途穷)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老张晚年丧妻,自己又官司缠身,身患疾病真令人疾首蹙额。(______)
②20世纪的后50年,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们站在波谲云诡的世界舞台的风口浪尖,不辱使命,经受住了时代加于他们的一切考验。(______)
③母亲很会做黄酒,我也如法炮制,酿了黄酒,味道还真不错。(______)
④获奖的作品,创于水意,构成于城市外形言简意赅,留下联想空间;文字嵌入与外形统呼应,又不失点明主题。(______)
⑤影片中探险队员遇险,团队紧张施救仍存亡未卜,间不容发的惊险气息透过屏幕扑面而来,令人屏息。
(______)
⑥这些年轻的创作者,善于靠情节、不落窠臼取胜,他们充满激情的创作,为市场提供了许多题材清奇、反套路、脑洞大开却诚意满满的作品。(______)
⑦这本来是他们家的祖宅,却被邻居鸠占鹊巢,住了十多年不给了。(______)
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______)
⑨她因饰演了××角色而煊赫一时,不但获得了“金鹰奖”,最近又荣膺“飞天奖”最佳女主角。(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