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 ,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 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 4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 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 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 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
C.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雨巷》)
(3)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_______。(《再别康桥》)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 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流言,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 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 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和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D.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近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2.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比较其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陈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 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 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羽
A.①⑦/②③①⑩/④⑤⑧/⑥⑨ B.①②⑦/③⑥/④⑤⑨/⑩⑧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2.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何陋之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北京
①从塞外山川走进北京,我只是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虽然以前来过几次,但是却没有这次那么真切。走在北京的街头领略了紫禁城的气势恢宏,颐和园的幽静典雅,八达岭长城的大气磅礴。但是,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北京街头的人头攒动和来来往往的各种汽车。
②穿行在由钢筋和水泥组成的大森林里,看见的只是灰蒙蒙的天空,和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
③走在北京的街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寻找什么,只是漫无目的的到处走动。“大麻花,刚炸的大麻花。”想起来了,原来县要寻找儿时来北京的那种感觉。“冰糖葫芦,磨剪子来戗菜刀”,儿时,在北京玩耍时听到的叫卖声此时却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还那些走街串巷的叫买声,现在已经变成了外地人的身影,夹杂着各地方言的叫卖声变成了另一首交响乐。
④曾记得,儿时来北京的时候,到处都有的大杂院成了北京难得的景。那些生活在北京大杂院的人们,谁家有个什么事都能彼此有个照应。可是现在到处都是的高楼大厦里,有的只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现如今,曾经成为北京一景的四合院,想看的话只能到北影的影视基地了。
⑤北京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它的现代化的程度足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媲美,无论是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还是英国的伦收。可是,走在北京的街头总觉得这座城市缺少了这些国际化大都市本来就应该有的一些东西,一种这座城市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
⑥记得,上次在北京朝阳区青年路附近工作时,一有时间我就会跑到附近的社区去看那里的房子。姚家园附近的老四合院那时还保留着,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听这里的住户介绍自己住着的房子时,自己的心情也会被他们那种溢于言表的自豪感染了。“这房子可是当年某某王公贵戚的房子,你瞧瞧,这房子我敢说再过多少年它也是咱老北京的一景。”这些住户,可能时间长了也沾上了皇族贵气的气势了吧!说话的时候总带着一副豪气冲天的架势。可是当他们说到这些古房子将要被拆掉的时候,都显露出一种难言的无奈。
⑦在市区里工作和生活,如果想听到地道的老北京话是很难的,地道的老北京人现在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虽然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外地人也在竭力的模仿,可是老北京方言的那种韵味却是无论怎么样也学不来的。
⑧每年的正月,北京的地坛和一些其他地方总要举办大型的庙会。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没有时间去逛逛。听去过的同事说,那里汇集了所有老北京最传统的东西。吹拉弹唱,各色小吃,老天桥耍把式卖艺的绝活也在庙会上亮相了。可是等这庙会一过,这些最传统的东西又淹没在现代化的海洋里。记得这座城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国际上有些专家就对这座城市的建设产生过质疑。因为现代化的东西太多了,让这座城市缺少了自己的特色,所以……
⑨“西四牌楼、甜水园、天桥、东四牌楼……”这些老北京原有的建筑现在只能从地名上找到了。北京海淀黄庄附近的关帝庙是一座很有明清风格的建筑,因为四周被高楼大厦包围着,所以也就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⑩以前来北京的时候,看到遍布的高楼大厦和满大街的汽车总觉得很新奇:看到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总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可是这次再来北京的时候,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海淀,遍布的高楼大厦和满大街的汽车,不知道为什么总想找回以前的那种感觉。
⑩这次回老家以前,我曾经去过前门大街附近,大栅栏那里的住户是幸运的。那里成了老北京人最重要的聚居地,最近的城市规划让这里的原住人口留了下来。那些古房子也本着修旧如旧的样子保留着,看着那些老房子,听着那些儿时听过的方言,仿佛又让我找回了儿时的感觉,找回了古都本来就有的特色。“硬面饽饽,冰糖葫芦,萝卜赛梨,磨剪子来戗菜刀……”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走在北京的街头,领略到的不仅是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风采,更有钢筋水泥、人头攒动、汽车往来的大城市的气息。
B.文章④⑥两段回忆过去大杂院里人们的热情和住四合院人的自豪,与现在的消失形成对比,说明老北京的特色逐渐从生活中消退。
C.北京“申遗”被国际专家质疑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现代化的东西太多,将老北京的原有的特色淹没了,比如西四牌楼等地名的消失。
D.老道的京腔京韵如今也很难听到,外地人怎么也学不来北京方言的韵味,大栅栏那里的老房子和方言又让作者找回了儿时的感觉。
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发现如今的北京与过去的记忆有哪些不同?
3.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中北京“缺少”的“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