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③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但有家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作为学生,你对“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白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将下面的四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5个字。
①7位著名导演、50余位著名影视演员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联袂打造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②这部电影回潮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令人难以忘怀的7个重大历史瞬间。
③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将于2019年9月30日准时在全国上映。
④这部电影的拍摄是为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常有人说,①________________,影响吸收。其实,蛋白质变性不等于降低了消化吸收率。适当的热处理会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伸展,暴露出被掩埋的一些氨基酸残基,这有利于我们体内蛋白酶的催化水解,不仅不会影响吸收,②________________。当然,如果烹饪时加热温度过高、烹饪时间过长,就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甚至③________________。比如肉类,如果加热时间太久会产生焦糊味,这就是蛋白质过度变性了;温度太高还会导致肉类中的脂肪发生氧化,甚至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杂环胺等有害物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统计,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所以从源头减量入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不得不为、_________之事。
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_________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_________。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将会日渐深入人心、成为_________的事。
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 )。垃圾分类工作,看似很小很细,却是对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演练,需要各方治理力量的协调配合。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们向往关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我们应该以足够的自信和投入,完成这场“检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迫不及待 包容 教导 水到渠成 B.刻不容缓 包容 引导 自然而然
C.迫不及待 包涵 引导 自然而然 D.刻不容缓 包涵 教导 水到渠成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家的垃圾桶管好了,中国社会才可能向现代文明进发,这是一个必经节点
B.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是管好自家的垃圾桶
C.管好自家的垃圾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
D.中国社会要向现代文明进发,必然要经过管好自家的垃圾桶这个节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
B.这项工作的成效与进度,将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
C.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
D.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写每到秋天,山林清冷寂静,常传来凄凉之声,接着引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渔民歌谣为证。
(2)《诗经·氓》在叙述抒情主人公婚后虽坚贞不渝、辛勤操劳家务无怨无悔可终遭遗弃的处境后,接着写其反思与神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用“木受绳”“金就砺”作类比,推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镟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②愁胡:胡人深目,状似悲愁。形容鹰眼色碧而锐利。③绦镟:这里指系鹰用的丝绳和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用“风霜”体现画面的肃杀之气,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颔联通过描写画鹰耸身观望的动作和侧目而视的神态来刻画鹰的形象。
C.颈联写如果解开画鹰的绳环它就会高飞,就是轩楹也阻挡不了它的气势。
D.诗歌章法严谨,从“画作殊”写起,具体描绘后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