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泛江送客
[唐]杜甫
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
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
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
离筵不隔日,那得易为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照应标题,交代送客时间。“频”字写出送客次数之多,暗示别愁之浓。
B.次句点明送客的地点东津,并且描绘出一幅春水上涨,江面欲平的画面。
C.尾联照应前文“频送客”,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屡经别离,变得更加容易动情。
D.泛江送客,临别伤情,全诗给人以悲戚之感情真意切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2.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海郡开国公徐公行状
[唐]李翱
公讳申,字维降,东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举进士,初辟巡官于江西,后选授洪州大都督府长史。时刺史嗣曹王举江西兵讨李希烈,故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有成,曹王荐之,迁韶州刺史。
四十余年,刺史相循居于县城,州城与公田三百顷皆为墟,县令、丞、尉杂处民屋。公乃募百姓能以力耕公田者,假之牛犁、粟种与食,所收其半与之;不假牛犁者,三分与二。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将复筑室于州故城,令百工之伎以其艺来者,与粟有差。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应募者数千人,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刺史以官属迁于新城,县令之下各返其室。创六驿,新大市,器用皆具。曲江县五百人以状诣观察使,请作碑立生祠。公自陈所为不足述,乃刺史职宜如此,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观察使嘉其让,迁合州刺史。其始来也,韶之人户仅七千,凡六年,倍其初之数,又盈四千户焉。
贞元十七年,诘里盗,通蛮夷道,责土贡。大首领黄氏帅其属,纳质供赋。黄氏、周氏、韦氏、依氏皆群盗也,黄氏之族最强,盘亘十数州。周、韦氏之不附之也,率群黄之兵以攻之,而逐诸海,群盗皆服。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宁息,无寇害。
元和元年,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东海郡开国公。诏书未至,有疾薨于位。凡三佐藩屏之臣,五为刺史,一为经略使一为节度观察使,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爵超进为开国公,官亟迁为礼部尚书。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嗣,为子孙法。享年七十。
(选自《李文公集》,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寄籍京兆府 寄籍:落户 B.不假牛犁者 不假:不租借
C.盘亘十数州 盘亘:盘踞 D.周、韦氏之不附之也 不附:不纳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初辟巡官于江西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不愿以小事市名 木欣欣以向荣
C.而逐诸海,群盗皆服 拔剑撞而破之
D.凡三佐藩屏之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B.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C.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D.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徐申为官功绩的一组是
①任职有成,曹王荐之 ②县令、丞、尉杂处民屋 ③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
④创六驿,新大市,器用皆具 ⑤观察使嘉其让,迁合州刺史 ⑥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用“行状”这种文体,记述了徐申的籍贯年纪、官职变化情况以及主要事迹。
B.文章重点记叙徐申任韶州刺史时的政绩,以突出他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拥戴。
C.鉴于徐申治理蛮夷有功,边地不再有强盗为害,皇帝封他为东海郡开国公以嘉奖。
D.徐申办事颇有成效,治理地方有方,又有军事才能,文章充满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
(2)刺史以官属迁于新城,县令之下各返其室。
(3)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嗣,为子孙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学的形成可以说是宋代最为重要的历史特征之一,然而到了近现代,理学竟然成为最为人诟病的文化传统。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首创的。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延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做出了更明确的表述。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有学者把明代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典范是由倡导所致的,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这种制度政策相伴而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这样,明政府所推崇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在朱熹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竟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令天下服从一尊。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正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更多的是强调士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准则,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被引入激烈化的歧途。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等观念,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正因如此,对宋代朱子及其他理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气节”等命题所蕴含的道德价值,我们应重视并加以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延续了历代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其做了更明确的表述。
B.“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是指明代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规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
C.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之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
D.对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明清发生演变的原因。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受宋理学影响违反人性的一项是
A.清朝中期缠足之风盛行朝野
B.《祝福》中鲁镇的人认为寡妇祥林嫂是不干净的
C.《儒林外史》中王秀才支持女儿自杀殉夫
D.《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迫改嫁
3.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
B.本是优秀文化传统的“孝道”一旦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就很有可能会改变其原本意义。
C.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义理”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
D.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不能忽视其反人性的特点。
下列诗句与我国古代体育项目,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罢两奁分白黑,一何处有亏成!
②掷球戏水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
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④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A.①围棋 ②蹴鞠 ③赛马 ④武术 B.①象棋 ②水球 ③龙舟 ④武术
C.①围棋 ②水球 ③龙舟 ④马球 D.①象棋 ②蹴鞠 ③赛马 ④马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春节假期规划中给博物馆留有一席之地,“博物馆里过大年”已从一个响亮的口号变为一种常态。
B.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序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并非一蹴而就的。
C.散文有神聚的特点,散文的中心思想是针对散文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D.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陷入尴尬境地,人们对这种现象要引起足够的反思。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小学校坐北朝南,只有一座四层的教学楼,东面靠山,北面临海,南面是一个小型操场。每年一到冬至,天色就苍莽起来,寒风凛冽,萧条冷落。云被刮得翻滚着往东南跑,山石呈生铁锭的青灰色,枯槁的草在风中乱舞。几点松树的墨绿,还显露着一点生机。每日上坡下坡,被海风无情地推操着,瘦小的老师被刮得直打转。冷风小蛇一样地钻进脖子里,疯狂地厮扯着我们的头发,鞭子似的打在脸上,冻得人眼泪横飞鼻涕直流。我们一头冲进了办公室,它还打着呼哨儿追着不放,死皮赖脸地拍着窗户叫嚣。
A.临(lín)海 凛(lǐng)冽 铁锭(dìng)
B.墨(mò)绿 显露(lòu) 推搡(sǎng)
C.瘦(shòu)小 厮(sī)扯 鼻涕(dì)
D.呼哨(shào) 死皮赖(lài)脸 叫嚣(x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