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闷 班琳丽 老闷是个义士。名声传得很远,香远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闷

班琳丽

老闷是个义士。名声传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老闷跟老蔫对门。两家的女人好比两家的鸡鸭串门,出大门,进对门,方便得很。男人们又都不爱说话,她们便同病相怜似的,觉得投缘,也就好得跟亲姐妹一样。聚在一块儿免不了牢骚,叨唠最多的,当然是她们的爷们儿,说摊上这样的活哑巴,比树叶还稠的日子就像咸饭不咸,淡饭不淡,没滋味透了。

其实老闷跟老蔫不同,老蔫没话,因为他蔫;老闷没话,则是因为他有话不说。老闷像个舞者,好的是肢体语言,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

那次他的二小子虎子偷了李寡妇家一兜酸杏,被李寡妇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好一番数落。等李寡妇颠着小脚走后,老闷将儿子扔进粪堆的青杏疙瘩一个个捡了回来,拿手捧了往儿子面前一放,手指着“赃物”,眼瞪着儿子。他儿子就乖乖地一个一个拿了往肚里吞,小脸跟眼晴挤一块儿了,挤出好多的泪珠儿。和着酸口水,流了一肚皮。

老闷不说,或者说他那肢体语言已告诉儿子:小子,“青疙瘩”吞多了,你脑瓜里跟种庄稼似的,自会长出道理。

还有一次。邻庄上一个愣头青拎着砍刀来庄上骂街,庄上的人没伸头的。恰好老闷从城里送货回来,赶上了,他东西朝地上一丢,紧前两步,铁塔似的在小青年面前站成“八”字,瞪圆眼睛,指指自己的左脸。那愣小子被老闷的眼神激怒了,举起砍刀照着老闷脸上砍去。再看老闷,还是铁塔一样站着,那小子却木头桩子似的,横地上了。老闷的颧骨眼凸额头上因此贯穿着一条长长的刀疤。

老闷是个生意人,常跟老闷合作的有个陈老板,这人做事巧诈、世故。他欺老闷是乡里巴人,眼力短,路子窄,就经常在老闷的货物上采取地毯式寻“刺”,借机压价。老闷的交易有一条底线,在他的成本与同等货物市场价格的中间画着。生意嘛,讲究双赢。我不多赚,绝不亏本;你不多占,绝不吃亏。

一天下午,陈老板将货物验了四个多钟头,价格一压再压。老闷烦了,他突地站起身,一挥手,示意跟车的几个人装车走人。陈老板慌了,拉他到背静处,说他老母亲要换眼角膜,手术费十几万,他一时手紧,才出此下策,实在没别的办法。

老闷的神情缓了,但坚定地举出四个指头,那是这一车货的触底价。陈老板把四万现金交到老闷手上,挥手谢客。没想到老闷一把抓住陈老板挥过来的手,将刚刚过到自己名下的四捆“老人头”啪的一声拍到上面,转身走出门去。陈老板诧异了许久。他过后懂老闷了,刚才叫交易,现在叫帮忙。本质不同,心情不同。事后不久,陈老板就提着重礼登老闷的门了,执意要拜老闷为大哥,并许诺老闷的货物一律免检。

老闷做事,义字当头。大人不蒙,小孩不骗,权富不攀,贫贱不欺。义士!村主任“闻香到”死后,村里再没人敢接任,怕呗,他家里还有“五只虎”呢。最后村民推举老闷,一是老闷有领大伙儿致富的能力和资本,二是老闷不怕“五虎”,是“五虎”怯他。“好!”老闷说,此后便上台了,扎扎实实领乡亲们致富。老闷给各家张罗生意,就像给儿子张罗婚事。他老婆嘴一撇:“傻种,没听说狼多肉少的理儿,不怕人家争份几?”他眼一瞪,脸上是佯吓:娘们儿家,懂球?老闷古道热肠的行为,许是表达这样的一段话:狼多肉少,也可能是另一种情況,狼多了,地界大了,猎物也多,天宽地阔。

后来,有记者想把老闷推成美丽乡村建设路上的领军人物。老闷只给来送信的乡通讯员一个连挥两下的手势。那通讯员闹了个红脸,对着老闷的后影一连说:“你看你老闷,你看你这个老闷!”

有人说老闷那手势的意思是:别来这一套。还有人说,老闷的意思是:跟着学就是。老闷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费琢磨的人,可琢磨透了,也许就像有人说的,老闷是个火妒,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老闷跟老蔫两家的女人聚在一块儿像亲姐妹一样,叨唠自己的丈夫,流露出她们对自己丈夫的厌恶。

B.老闷面对前来滋事的愣头青,不躲不避,用为人的气勢灭其邪性,这件事表现了老闷的正义感,照应文章开头的“老闷是个义士”。

C.村主任去世之后,没人敢接任,老闷得村民推举担当重任,给各家张罗生意,就像张罗自家的事一般用心,全然没有私欲杂念。

D.小说语言自然流畅,长短句错落,既多用口语,又有一种诗性表达,如“老闷是个义士。名声传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

2.小说是如何描写老闷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道:“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这句话有何作用?“老闷”这一人物有何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1.A 2.①正面描写。小说中老闷教训儿子、镇住愣头青、帮助陈老板、出任村主任带领村民致富等情节是正面描写。②侧面描写。开头写老闷和老蔫两家的女人对丈夫的唠叨以及结尾他人对老闷的评价是侧面描写。③对比描写。小说开头将老闷和老蔫进行了对比,两人同样不爱说话,但老蔫是没话,老闷是有话不说,突出了老闷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的形象特点。④细节描写。如老闷的神情缓了,但坚定地举出四个指头,那是这一车货的触底价。 3.作用:①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以此句结尾,画龙点睛,高度赞扬了老闷这种权富不攀、贫贱不欺、古道热肠、乐于奉献的品性。②照应前文,收束全文。结尾这几句不仅照应题目和开头,更照应文中多次出现的“义”字,是对全文主旨的总结和收束。 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古道热肠的人是一种引领和榜样,会起到表率的作用。和谐美好的生活,需要这种正能量。当今,少数贪官污吏私欲膨胀、损人利己,大到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小到家庭,都需要像老闷这种品性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 A项,“流露出了她们对自己丈夫的厌恶之情”错误,她们只是对自己丈夫话少发牢骚,并无“厌恶”之情。 故选A。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时先明确问题指向,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描写老闷这一形象的”,这是具体考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首先,要筛选出文中对老闷这一形象描写的相关能内容,然后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方法。如“其实老闷跟老蔫不同,老蔫没话,因为他蔫;老闷没话,则是因为他有话不说。老闷像个舞者,好的是肢体语言,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这是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老闷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老闷不说,或者说他那肢体语言已告诉儿子:小子,‘青疙瘩’吞多了,你脑瓜里跟种庄稼似的,自会长出道理”等通过老闷教训儿子、镇住愣头青、帮助陈老板、出任村主任带领村民致富等一些事情正面表现老闷“义士”形象。“老闷做事,义字当头。大人不蒙,小孩不骗,权富不攀,贫贱不欺。义士!”这是作者对老闷的直接评价。“老闷的神情缓了,但坚定地举出四个指头,那是这一车货的触底价。”“没想到老闷一把抓住陈老板挥过来的手,将刚刚过到自己名下的四捆‘老人头’啪的一声拍到上面,转身走出门去”,这是细节描写。“男人们又都不爱说话,她们便同病相怜似的,觉得投缘,也就好得跟亲姐妹一样。聚在一块儿免不了牢骚,叨唠最多的,当然是她们的爷们儿,说摊上这样的活哑巴”,这是通过他人侧面描写。作答时按照题干要求分类概括,并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作品句段的作用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答时要先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问题指向。第一问:小说结尾写道:“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这句话有何作用?回答“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这句话的作用要结合尾段的作用来思考,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 文中在描写了老闷的诸多“义”举后,“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这句话放在小说的结尾,其实是对老闷为人的总结和高度评价,与前面的诸多“义”举相照应,升华了人物形象,进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第二问:“老闷”这一人物有何现实意义?作答时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等角度考虑。老闷这个人有话不说,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热心有道义。这样的人从“现实意义”角度看,他们展现给社会的是一种正能量,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不管是对自己的“小家”,还是到社会的“大家”,都起到榜样作用、带头作用,比那些光说不做的人强多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指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亭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1.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的,践行志愿服务有助于公民的自我成长和社会建设。

B.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C.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D.志愿服务的终极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普惠天下的个性态度和公民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亭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阿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造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知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物质文化记忆和非物质文化记忆是乡愁的主要载体,我们要留住并努力呵护它们。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完好地保存下来。

C.对那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进行维修,不仅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而且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和归属感。

D.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与活化乡村记忆是留住乡愁的两种方式,文章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的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亦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们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生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社会处于快速的变化发展之中。小至个人,大到企业、国家,都需要不断变革。变革的核心是创新,变革可能失败,但不变肯定失败。“变”是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变”是理所当然,情势所迫。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丰子恺先生《且推窗看中庭月,影过东墙第几砖》这幅漫画,围绕“思念”描写一个场景,表现人物的思念之情。要求:想象合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有人说:“人生正如春之清新,夏之灼热,秋之斑驳,冬之静穆,各季节的不同色彩,构成了多彩的岁月。请以人生各阶段的特征为内容,写一段话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不超过6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