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张祜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①。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注)①孙盛,晋代人,其不作谄谀之文。王弘,晋代人,江州刺史,《晋书·陶潜传》中记载,王弘欲结识陶潜,然陶潜喝醉不受王弘之邀。
1.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2.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瞿景淳传
施润章
瞿景淳字师道,苏州常熟人。八岁能属文,稍长治举子业,顷刻百千言,而久困诸生,教授里中自给。嘉靖二十三年,举会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
景淳彬彬君子,接人能自下。及与权贵争论天下事,其气常岳立不可夺。奉敕封怀庆诸王为副使时,郑王以言事忤旨,徙系凤阳,世子摄.国事,内惧,饯迎用币重,景淳一切谢绝。其正使恭顺侯已受而惭景淳,亦还谢勿纳。上已遣使密诇矣,侯闻知,语景淳曰:“微公,吾几中法!”景淳曰:“吾知朝使义当如是耳。”满九载,迁侍读,请急归。时江南数苦倭乱,总督胡宗宪师未捷,而大学士严嵩谓倭不足患。景淳还,谒嵩,嵩语之曰:“倭旦夕且平,胡总督才足办也。南中人往往好短.胡,何也?”景淳正色应曰:“相公遥度之,不如南来人目睹也!胡君拥十万师,而倭日夜躏赤子财赋地,南中人不得一安枕卧。相公业不欲闻之,谁为相公言者!”嵩改容愕谢。
四十一年,进侍读学士,署院事。锦衣卫帅太保陆炳方怙.宠,权倾天下,后先凡四妻,至欲封其最后者。兵部移牒请,不可;嵩为请,又不可;则橐金夜投,景淳笑谢曰:“吾所守,礼也。公毋溷我!”炳不怿去,而景淳遂改太常侍卿,领南京国子监祭酒,景淳安之如故。初,景淳通籍,辄以资访人才为急,置二籍袖中,分黑白书。及佐南吏部,参决黜陟.,皆协时论,不以细故宿憾排斥人。时帝意向用急,景淳触暑赴阙病作,请告不许,留侍经筵,修嘉靖实录。顷之,以疾累疏乞骸骨归。隆庆三年卒。
景淳既以文名四方,造请日踵门,挥洒应之,若不经意。洊历典试于天下,士多所奖拔。大学士李春芳其一也。景淳去,贻书属之曰:“国家重用贤,而轻于退贤,卒不得贤臣之用。今天子方急材,以南北无足使者,不于此时博选而厚植之,一旦何以应召?”春芳瞿然称服。景淳欲有所论奏,会病不及上而罢。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所居傍昆湖,学者称昆湖先生。
(选自《施愚山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子摄国事 摄:代理
B. 南中人往往好短胡 短:诋毁
C. 锦衣卫帅太保陆炳方怙宠 怙:依仗
D. 参决黜陟 陟:摈弃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瞿景淳从小就很聪明,年龄稍大一些,专攻科举学业,文思敏捷,多年科举不顺,但最终考中嘉靖二十三年的状元。
B. 当时江南遭受倭寇侵扰,瞿景淳指出大学士严嵩不了解实情,使严嵩认识到自己对情况误判感到惊愕而变了脸色。
C. 瞿景淳面对多方请求坚决不同意越礼给陆炳方最后一位妻子封号,其后他虽被改任,但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D. 瞿景淳凭借文章闻名天下,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拜访他,请他写文章,他都爽快答应,并且很快就完成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已遣使密诇矣,侯闻知,语景淳曰:“微公,吾几中法!”景淳曰:“吾知朝使义当如是耳。”
⑵今天子方急材,以南北无足使者,不于此时博选而厚植之,一旦何以应召?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瞿景淳为官的特点。
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
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
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①醉翁亭 ②岳阳楼 ③鹳雀楼 ④蓬莱阁
B.①兰 亭 ②岳阳楼 ③天一阁 ④蓬莱阁
C.①醉翁亭 ②黄鹤楼 ③天一阁 ④滕王阁
D.①兰 亭 ②黄鹤楼 ③鹳雀楼 ④滕王阁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舍弃 《进学解》
B.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相:帮助 《游褒禅山记》
C.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近来 《祭十二郎文》
D.其俗以男女质钱 质:约定 《柳子厚墓志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月光洒满庭院, , , , 。 , ,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 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
③在那里荡漾 ④喷水池里的微波
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 ⑥轻逸而静寂
⑦烘出淡灰的影
A.④②⑥⑤⑦①③ B.⑤①⑦④②③⑥
C.⑤②⑦⑥④①③ D.④①③⑦⑤②⑥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标签盛行的地方,理性则易于枯萎。在将对方以及自己的思维极端化的背后,标签是认知上的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式教条的渴望,而公民的理性乃至德性需要好的制度来________。
A.懒散 墨守成规 滋润 B.懒惰 墨守成规 滋润
C.懒散 一劳永逸 滋养 D.懒惰 一劳永逸 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