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李子柒荣登榜单,被评为“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李子柒的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花酿酒、制作传统中国美食;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作品传达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传达出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曾被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等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在国外同样也非常受欢迎,可谓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全球。

 

李子柒被评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她的作品取材于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被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在国内外很受欢迎。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做此类题,可以采用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也可以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组织答案时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语段共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提取主要信息(时间、人物、事件),可概括出“李子柒被评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第二句,提取主要信息(人物、事件、结果),可概括出“她的作品取材于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被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第三句,提取主要信息(影响),可概括出“在国内外很受欢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②《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影片通过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的故事,③塑造和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④深受广大观众所欢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⑤不仅三部影片为新中国70华诞营造了热烈浓郁的文化氛围,⑥也进一步提振了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信心。⑦三部影片诠释了献礼片的新内涵,掀起了国庆期间新的观影热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      ,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美丽记忆。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借代、排比 B.对偶、借代、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 D.拟人、比喻、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是写身处直上云霄的山路看到的景象。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两句,通过骏马与劣马的对比,劝勉人们要学习不止。

(3)中国人的老话中有“春光难遇秋草”,但如果相遇了,便是一种奇迹,正如秦观《鹊桥仙》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谁不期望与美丽相逢,“奇迹”到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注)洪崖;古仙人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笙鹤;仙乐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到了登山过程,作者伴着和风,轻云登到岱顶,站在泰山极顶纵览壮丽的景观,“此观”就是颔联中描写到的泰山景色。

B.李贺曾在(梦天》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作者化用此诗句,用“万古齐州烟九点”一句描绘出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耸峙的景象。

C.作者观赏到太阳从云海中涌出的壮观美景。“五更沧海日三竿”一句写泰山日出,“沧海”指云海,刚刚五更,云海之上日已三竿。

D.尾联写作者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泰山共鸣。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江阴三山记

元·朱德润

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

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

两山之间,浦溆萦带,北通江口,地名石堰。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乌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若古朱陈村①焉。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篁苍翠,石磴丹垩,或颇然如屋,或顽然如虎;洼然而湫,林然而壁;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②,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

注:①朱陈村:在今江苏丰县东南,传说中仅朱陈两姓,世为婚姻,男耕女织,风俗淳朴。②傲仉:动摇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B.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C.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D.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正,元惠宗的年号,“至正”意思为“最中正之道”。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各有寓意,如贞观、庆历、武帝、太祖等。

B.丁亥,中国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C.既望,古代纪日法的特定名称,阴历每月十六。“望”即“望日”,一般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即“过了十五”为“十六”。

D.一元,指宇宙开始前的混沌状态。一,万物开始;元,本义是头,引申为开始、根本、根源等,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生动形象笔触,清新明快的语言,绘制了一幅江南的山村水乡图,河渠交错,岸柳掩映;丘冈连绵,屋瓦参差。

B.作者以闲适的目光摄取了一幅农家乐图景,翁儿妇姑各操其业,鸡犬豕牛各得其所,村庄和顺太平,一派丰收在望景象。

C.第三段的描写以行舟为立足点,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一展现所见景物;而且句式上也富有特色,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D.文章起结处呼应紧密,开头说自己有游山记稿的习惯,结尾说由于未能仔细游览,只好暂时记下这次游历做个时间的记录。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2)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

5.最后一段作者发出“嗟夫”的感叹,他在感叹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