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玉想 张晓风 一向不喜欢宝石——最近却悄悄的喜欢...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玉想

张晓风

一向不喜欢宝石——最近却悄悄的喜欢了玉。

宝石是西方的产物,一块钻石,割成几千几百个“割切面”,光线就从那里面激射而出,势凌厉,美得几乎具有侵略性,使我不由得不提防起来。我知道自己无法跟它的凶悍逼人相埒,不过至少可以决定“我不喜欢它”。玉是温柔的,早期的字书解释玉,也只说:“玉, 石之美者。”原来玉也只是石,是许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所谓玉,只是在时间的广场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头。

钻石是有价的,一克拉一克拉的算,像超级市场的猪肉,一块块皆有其中规中矩秤出来的标价。玉是无价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计值的单位。玉像爱情,一个女子能赢得多少爱情完全视对方为她着迷的程度,其间并没有太多法则可循。玉当然也有其客观标准,它的硬度,它的晶莹、柔润、缜密、纯全和刻工都可以讨论,只是论玉论到最后关头,竟只剩“喜欢”两字,而喜欢是无价的,你买的不是克拉的计价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情。

钻石不能佩戴,除非经过镶嵌,镶嵌当然也是一种艺术,而玉呢?玉也可以镶嵌,不过却不免显得“多此一举”,玉是可以直接做成戒指镯子和簪笄的。至于玉坠、玉佩所需要的也只是一根丝绳的编结。不佩戴的玉也是好的,玉可以把玩,可以做小器具,既可卑微地去搔首,亦可用以象征富贵吉祥的“如意”,可做用以祀天的壁,亦可做示绝的玉玦。玉是既入于生活也出于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与出尘;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过日。

我在玉肆中走,忽然看到一块像蛀木又像土块的东西,仿佛一张枯涩凝止的悲容,遂将其买下。付钱的时候,小贩又重复了一次:“我卖你这玛瑙, 再便宜不过了。”

我笑笑,没说话,他以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

“我知道,它有斑点。”本来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说了,免得他一直罗嗦。

“哎呀,原来你看出来了,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串项链如果没有瑕疵,哇,那价钱就不得了啦!”

我取了项链,尽快走开。有些话,我只愿意在无人处小心的、断断续续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给自己听:对于这串有斑点的玛瑙,我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它的斑痕如此清清楚楚。

然而则买这样一串项链是出于一个女子小小的侠气吧,凭什么要说有斑点的东西不好?水晶里不是有一种叫“发晶”的种类吗?虎有纹,豹有斑,有谁嫌弃过它身上毛不够纯色?

就算退一步说,把这斑纹算瑕疵,此间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人也不多吧?凡是可以坦然相见的缺点就不该算缺点的,纯全完美的东西是神器,可供膜拜。但站在一个女人的观点来看,男人和孩子之所以可爱,正是由于他们那些一清二楚的无所掩饰的小缺点吧?就连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接纳和纵容,不也是看准了自己的种种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吗?

所有的无瑕是一样的——因为全是百之百的纯洁透明,但瑕疵斑点却面目各自不同。有的斑痕像鲜苔数点,有的是砂岸逶迤,有的是孤云独走,更有的是铁索横江,玩味起来。反而令人忻然心喜。

有时独坐细味“瑕”字,也觉悠然意远,瑕字左边是玉字,是先有玉才有瑕的啊!正如先有美人而后才有“美人痣”,先有英雄,而后有悲剧英雄的缺陷性格(tragicflaw)。缺憾必须依附于完美,独存的缺憾岂有美丽可言,天残地阙,是因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补天的改造的涂痕。瑕的右边是段,有赤红色的意思,瑕的解释是“玉小赤”,我喜欢暇字的声音,自有一种坦然的不遮不掩的亮烈。

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在现实的人生里,请给我有瑕的真玉,而不是无瑕的伪玉。

佩玉的人总相信玉是活的,他们说:“玉要戴, 戴戴就活起来了哩!”

这样的话是真的吗?抑或只是传说臆想?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一块玉戴活,这是需要时间才能证明的事,也许几十年的肌肤相亲,真可以使玉重新有血脉和呼吸。但如果奇迹是可祈求的,我愿意首先活过来的是我,我的清洁质地,我的致密坚实,我的莹秀温润,我的斐然纹理,我的清声远扬。如果玉可以因人的佩戴而复活,也让人因佩戴而复活吧!让每一时每一刻的我莹彩暖暖,如冬日清晨的半窗阳光。

如果你想知道钻石,世上有宝石学校可读,有证书可以证明你的鉴定力。但如果你想知道玉,且安安静静的做自己,并且肤发的温润、关节的玲珑、眼目的光澈、意志的凝聚、言笑的晴朗中去认知玉吧!玉即是我,所谓文明其实亦即由石入玉的历程,亦即由血肉之躯成为“人”的史页。

(选自《张晓风散文》,有删改)

1.文章开篇“最近却悄悄的喜欢了玉”,简要概括作者喜欢玉的原因。

2.请分析“买玉”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玉想”有哪些作用。

 

1.玉是温柔的;玉是无价的;玉的作用和价值是丰富的。 2.(1)承接上文讲玉,引起下文我对“瑕”的思考等,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2)引发我的思考,完美是难以冀求的,缺憾必须依附于完美。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瑕疵斑点的形状各异,各有特点。写出了作者对瑕疵斑点的真实的肯定。 4.(1)“玉想”串联起全文,是文章线索,围绕玉展开,使文本结构紧凑。 (2)由玉思考,瑕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足等。 (3)揭示文本主旨,以一颗平静的心,将玉拟人,由玉而观人,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一些情感特征,并从中参悟出富有哲思的人生道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开篇‘最近却悄悄的喜欢了玉’,简要概括作者喜欢玉的原因”,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结合“玉是温柔的,早期的字书解释玉,也只说:‘玉, 石之美者。’原来玉也只是石,是许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所谓玉,只是在时间的广场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头”分析,玉是温柔的。结合“玉是无价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计值的单位”“只是论玉论到最后关头,竟只剩‘喜欢’两字,而喜欢是无价的,你买的不是克拉的计价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情”分析,玉是无价的。结合“玉也可以镶嵌,不过却不免显得‘多此一举’,玉是可以直接做成戒指镯子和簪……可做示绝的玉玦。玉是既入于生活也出于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与出尘;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过日”等分析,玉的作用和价值是丰富的。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情节的作用通常有:1、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买玉”情节,主要通过我和小商贩的对话和由买玉引发我的思考,承接上文讲玉,引起下文我对“瑕”的思考等,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结合“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串项链如果没有瑕疵,哇,那价钱就不得了啦”“凭什么要说有斑点的东西不好”“就算退一步说,把这斑纹算瑕疵,此间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人也不多吧”“就连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接纳和纵容,不也是看准了自己的种种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吗”“所有的无瑕是一样的——因为全是百之百的纯洁透明,但瑕疵斑点却面目各自不同”等分析,引发我的思考,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在现实的人生里,做真实的自己等。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抓住“有的斑痕像鲜苔数点,有的是砂岸逶迤,有的是孤云独走,更有的是铁索横江”分析,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瑕疵斑点的形状各异,各有特点。结合“反而令人忻然心喜”分析,写出了作者对瑕疵斑点的真实的肯定。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主要分析文章的内容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玉想”,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主要围绕“玉只是美丽起来的石头”“玉在克拉之外,玉是无价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计值的单位”“玉不须镶嵌”“玉瑕”“玉活”等方面展开的,“玉想”,串联起全文,是文章线索,围绕玉展开,使文本结构紧凑。结合“就算退一步说,把这斑纹算瑕疵,此间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人也不多吧”“就连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接纳和纵容,不也是看准了自己的种种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吗”“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在现实的人生里,请给我有瑕的真玉,而不是无瑕的伪玉”等分析,由玉思考,瑕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足等。结合“但如果你想知道玉,且安安静静的做自己,并且肤发的温润、关节的玲珑、眼目的光澈、意志的凝聚、言笑的晴朗中去认知玉吧。玉即是我,所谓文明其实亦即由石入玉的历程,亦即由血肉之躯成为‘人’的史页”分析,揭示文本主旨,以一颗平静的心,将玉拟人,由玉而观人,可以得到许多更为明朗的启示。世间万物皆相通,又何止玉与人相似呢。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一些情感特征,并从中参悟出富有哲思的人生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2005年之后“新水墨”概念开始在国内美术界广为流行,它以强调当代性和突出创新意味的强烈诉求,凸现出传统向现代形态过渡和转型的迹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画领域可谓影响至深,“水墨热”正在成为一种惹人瞩目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画界围绕“水墨”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或认为水墨画表现了对回归文人水墨传统的期盼;或认为水墨画以西学为依托,表现了对中国画现代性的执著追求;或认为“现代水墨”远离了传统水墨的表现形态,专注于传统语言的现代转换问题,而缺少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而实际上,“水墨画”的生成和发展,一直令人隐忧,并且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依赖无法割舍,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当代多元文化“新颖语言”的现代性渴求。

在我看来,当下的水墨画之所以用“新水墨”命名,是因为它创造性地打破了水墨画的学科界限,为传统水墨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提供了极大可能性,其中隐含了中国艺术家在跨文化视野中确认自己艺术方位的某种企图。同时,也昭示了“新水墨” 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传承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发展路径。不言而喻,当下“新水墨”现象的发生和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变革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它既是传统资源向现代资源过渡的文化征象,也是一百年来“中国画现代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更是全球化、多元化语境中中国画家的自觉选择和文化创新。纵观“水墨画”的变革之路,基本上是以“笔墨”为核心,其状态应概括为“在争议中前行,在探索中创新”。

回溯历史,“水墨画”的概念古已有之,从古人对“墨分五彩”的认知到对“水晕墨章”笔墨效果的推崇,再到唐代王维对“水墨淡彩”画风的追求,水墨在古代文人眼中,墨即是色,色即是墨,是一种代表人生哲理、个人心性和情趣的视觉符号,它与“丹青”一词一起,常常被用来指代中国画这一领域的内容。然而,“水墨画”真正替代“中国画”词汇而进入大众审美视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却是在20世纪“85 新潮美术运动”之后,由于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冲击,“水墨画”这一概念在突出材料功能方面深受人们青睐,诸如对新技术的应用,媒介、材料的混合,以及对新形式的探索,对新艺术领域的实验等等。因为这些原因,“水墨画”在从传统资源向现代观念的转变中,被重新定义,被看成中国前卫艺术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从此以后,水墨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媒介和替代“中国画”的新名词而进入大众视野,它的出现,预示着水墨画现代化过程中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对于近年来“新水墨”概念的出现,学术界曾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思考。之所以选用“新水墨”这一名称,其实在本质上仍然坚持着中国的文化立场,与传统的文化精神依然一脉传承。其“新”字的内涵,不仅是指时间,上的当代性,而且更加强调当代的文化思潮对中国艺术的积极影响。可以断定,“新水墨”概念的内核,直接指向“发展中最具创新意味的多元格局和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毫无疑问,融合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新水墨”的出现,把中国画带到了当代文化的语境中,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一种语言材料技法层面的变革,毋宁说是观念层面的革命性变化,因为“新水墨”已经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引导文化潮流,融入全球化格局中的国家文化形象。

诚然,“新水墨”是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尽管它与传统笔墨和古典规范有着较大距离,尽管许多学者仍对水墨画的局限性表示异议,而且水墨画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瑕不掩瑜,进入21世纪以来,“新水墨”呈现出发展的态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所关注。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水墨画家在反思80年代“全盘西化”思想的基础上转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新水墨”开启了墨彩混合的新传统,受林风眠艺术的影响,一些画家在解构传统笔墨表现规范的前提上,引入大量色彩进入水墨画。还有一些画家更是放弃了以笔墨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充分利用冲、积、破、硬边拼贴、制造肌理等技巧,在“新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上获得“突进性”的进展。

受到当代艺术影响,“新水墨”越来越注重对观念的表达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表现,它已经跨越了架上艺术的边界,而向装置、影像甚至广告、卡通领域发展。其核心要义在于抵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扁平化趋势,并与针对差异和本土的压制作斗争。在这个层面上,“新水墨”的出现的确具有不同凡响的开创性意义,它意味着中国水墨画的全面复兴和“中国画全球化”新时代的到来。

(选自《美术观察》2019年第5期,有删改)

1.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无法割舍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依赖,同时对当代多元文化“新颖语言”表现出现代性渴求,“水墨画”的生成和发展,可谓令人隐忧又处境十分尴尬。

B.“水墨画”这一概念虽古已有之,但真正替代“中国画”词汇而进入大众审美视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却是在20世纪“85新潮美术运动”之后。

C.作为视觉符号的“水墨”,与“丹青”一词,常常被用来概括中国画这一领域的内容,但无论“水墨画”如何变革,其核心始终是“笔墨”。

D.尽管许多学者对水墨画的局限性表示异议,而且水墨画自身也存有不少问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新水墨画”蓬勃发展的态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列举画界对于“水墨”问题的种种争论,旨在表达“水墨画”正在成为一 种惹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B.文章第二段,作者站在广阔的时空角度,对当下“新水墨”的命名和“新水墨”现象的发生做出了独到的阐述。

C.文章对水墨何为,“ 新水墨”出现的意义,以及“新水墨”究竟新在何处等内容进行了学术探讨,逻辑层次清晰。

D.文章虽是学术探讨,但处处展示了思辨的色彩,但整体上,作者坚持认为“新水墨”的出现具有开创性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019年下半年,以上海为首的一批大城市相继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陆续加入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队伍中来。按照总体部署,我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强制垃圾分类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我国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一部分。一时间,垃圾分类行动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你是什么垃圾?”“喝了一半的奶茶怎么处理?”“为什么猪大骨是干垃圾,鸡骨头和鱼骨头就是湿垃圾?”…… 成为社交新话题。

(1)请为垃圾分类拟写一 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2)试从当前垃圾分类的实施角度简要评价各大城市强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这一行为。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到位的是

A.“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古诗中的句子,题目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B.《渔父》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和与世推移、明哲保身两种截然对立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述说不幸,抒发痛苦,揭露黑暗,表明决心。举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为例证,文思纵横开阔,情怀郁勃磊落,不时运用排比、叠句,气势起伏跌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像宋荣子和列子这样的人之所以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仍有所待,没有做到“无功”和“无名”,更遑论“无己”。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倪焕之》和《稻草人》等。

B.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杂剧由曲、白、科三部分组成。《西厢记》是王实甫元杂剧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崇,被称为“杂剧之冠”。

C.屈原,名平,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第一 位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其作品有《离骚》和《九辩》等,全部收录在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

D.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记念刘和珍君》始发表于《语丝》,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应该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B.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C.“伟大历程,辉煌成就”网上展馆运用全景观展技术,采取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视频,360度全景展示展览现场,全要素呈现展览内容。

D.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占45%。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