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的透视 朱良志 中国绘画没有谨守透视的原则...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的透视

朱良志

中国绘画没有谨守透视的原则,甚至有意回避透视问题,16世纪以来,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20世纪房龙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少数的孩子不理会透视法。”他对中国画的传统很为不屑。

中国在一千五百多年之前就有系统的艺术史著作,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说,即绘画的六条基本原则,其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一千五百多年以来,气韵生动一直是中国画的最高原则,主张精神境界的呈现比形象的描摹要重要得多。北宋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的观点正好与房龙相反,房龙认为,中国画不讲透视,不讲形似,还停留在孩子涂鸦的程度。而苏轼认为,如果你画画只知道形似,那真是跟孩子差不多了。

从如此对立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选择的是与欧洲多么不同的道路。

中国曾围绕透视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王维就是一位突破固定视点的艺术家。他的画将四季出现的景物放到同一个画面中,他有一幅《袁安卧雪图》,画面上出现了“雪中芭蕉”的构图。芭蕉叶一到秋天就消失了,不可能出现在冰天雪地中。有人对此提出批评,但更多的人则认为,绘画是画意,而不是画形,雪中芭蕉是意念中的事实,完全可以出现在画面上。

北宋初年的山水画大师李成画画时,注意到透视。他从一个固定的点看物象。他画一个建筑,站在一点,仰望屋檐。他画出的画逼肖外物。大科学家沈括对此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认为画家应该“以大观小”,不能像李成那样“以小观大”。真正的画家不应该停留在具体的视觉上,而应该用“心灵的眼”去观物,画家应画出意念中的世界,而不应局限于视觉中的具体存在。这就是“以大观小”,这里的“大”就是人心灵的统摄力。中国画画的是想象中的空间,是表现一种精神境界。如南宋马远有一幅《寒江独钓图》,画面的内容很简单,所表现的内涵却很丰富,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色,空空荡荡的江面上,有一叶小舟,小舟上一人把竿,身体略略前倾,凝神专注于水面。小舟的尾部微翘,旁边则是几丝柔痕,将小舟随波闲荡的意味传出。这幅画就是着力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夜深人静,气氛冷寂,只有一弯冷月,一叶扁舟,一个孤独的人,独享这个宁静悠闲的世界。显然,这幅画关心的不在钓,而在生活世界的精神氛围。这正是中国画重要的特色。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不拘泥甚至回避透视原则,以房龙为代表的许多评论家对此并不赞成。

B. 中国很早就有系统的艺术史著作,如《古画品录》中就提及绘画“六法”说。

C. 《袁安卧雪图》上“雪中芭蕉”的构图,体现出王维“画形不画意”的主张。

D. 《寒江独钓图》画面内容简单,内涵丰富,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与房龙的观点相对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选择的是与欧洲不同的道路。

B. 中国也曾围绕透视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而更多画家认为应画出意念中的世界。

C. 画家注重透视原则意味着将视点固定,这样画出的作品可以与外物非常相似。

D. 毫不关心客观存在的物象,只关心精神境界的表现,是中国画一直沿袭的传统。

3.请解释“以大观小”在文中的含意。

 

1.C 2.D 3.“大”是画家心灵的统摄,“小”指视觉中的具体存在,“以大观小”指画家在具体视觉基础上,以心灵观物,画出意念中的世界;是中国画不讲究透视,强调画意不画形原则的具体要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画形不画意”理解错误。原文有“王维就是一位突破固定视点的艺术家”,“雪中芭蕉是意念中的事实,完全可以出现在画面上”可知,是“画意不画形”。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毫不关心……只关心……”理解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不应局限”具体物象。 故选D。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以大观小”,文章最后一段有“真正的画家不应该停留在具体的视觉上,而应该用“心灵的眼”去观物,画家应画出意念中的世界,而不应局限于视觉中的具体存在。这就是“以大观小”,这里的“大”就是人心灵的统摄力。中国画画的是想象中的空间,是表现一种精神境界。”这和前文举王维例子说明“画意不画形”观点是一致的。据以上内容概括可打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美食视频播主李子柒在海内外走红的现象引发热议。她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有人认为她视频中的“慢生活”正好契合了如今全球掀起的“慢美学”思潮。有人认为,她的视频,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是非常成功的中国传统文化向外输出的典型,是讲好了中国故事。也有人认为李子柒的故事,虽然美,但这种故事在技术上、思想上,都是前现代的,是一种封闭的、落后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猎奇,永远承载不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永远都谈不上软实力。

上述现象,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套作、抄袭。⑤字数不少于800。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2)________________,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各题。

(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篇》)

(2)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篇》)

(3)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篇》)

1.上述材料都涉及君子所要具备的风范,结合已学内容,请写出作为君子还应具备的一项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孔子所说的“勇者不惧”和材料三中所提的“君子有三畏”是否矛盾?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歌子

吕本中①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②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①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寓。

②江左:即江东,这里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河山。江左风光,历来为生长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

1.按字数分类,这首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裁),词开头两句的意境与温庭筠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近。

2.有人说,这首词不同于一般的羁旅行役之作,作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 亦尝侧闻长者之遣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已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句月,迫季冬,仆又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耻之! 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官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令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选自《报任安书》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不相师          望:抱怨

B.仆又从上雍         薄:接近

C.幸勿为             过:过错

D.无所短长之效         短长:大小(功绩)

2.下列各组 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古耻之         客逾庖

B.商鞅景监见       宾客至蔺相如门前

C.污辱先人         此吾祖太常公执此

D.时俯仰           夫六国秦皆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安在司马迁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写信要求司马迁向汉武帝推举贤才,司马迁在文中引用了钟子期和伯牙的典故,表明虽然两人之间友情深厚,但自己遭遇不幸后,推荐贤才只能自取其辱,只好拒绝朋友的请求了。

B.司马迁引用雍渠、景监、同子等人的材料是为了表明宦官是历来被人瞧不起的,有志之士往往以宦官的推荐为耻辱,因而自己承受宫刑后,近于宦官,是不适合推荐贤才的。

C.选文紧紧围绕任安的要求展开,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拒绝的理由,表明自己对任安“推贤进士”的要求不愿为、不配为、没有心情为。

D.选文将议论与叙述相结合,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在解释拒绝任安请求的原因的同时,一再倾诉自己遭受宫刑后的屈辱和痛苦,一个惨遭迫害的不幸者形象跃然纸上。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延羞当世之士邪?

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