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面对张良献礼,项羽和范增的表现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不同。“项王则受璧”,项羽对刘邦借故逃脱仍然麻木,自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因自己精心策划的计谋失败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还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可谓气急败坏。 【解析】 本题考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类题目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本题是对宴会后项羽和范增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明显不同。项羽本来就是被范增说服的,对刘邦的态度本就不是很坚定,杀与不杀尚在犹豫,张良献礼正是给他说服自己相信刘邦的一个理由,而范增已经看清刘邦的潜力,杀刘邦是势在必行的,送礼与不送礼只能影响到项羽的决定,范增不考虑这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刘邦在“鸿门宴”上能化险为夷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查看答案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分析沛公三次“为之奈何”展现出的心理。

 

查看答案

樊哙的话与前文刘邦的话是否重复?

 

查看答案

这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刻画樊哙这人物的?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综观上文,对比项羽对范增、项伯言行的态度,可以看出项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