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张良、范增分别是怎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

张良、范增分别是怎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

 

①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为刘邦做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他认为刘邦“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不对,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张良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其为“亚父”,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才智谋略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案行事。他擅自安排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已,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两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即刘邦和项羽。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以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题干“张良、范增分别是怎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讲策略,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有着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鸿门宴”就是他一手导演的,但是他虽然有着不输于张良的谋略与才智,但他却没有识人之明。比如对项羽,他就不能正视项羽的妄自尊大,采用恰当的方法手段委婉的劝诫,却以强硬的、命令式的语气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这恰恰令项羽的逆反心暴涨,所以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案实施的时候,项羽视而不见,令杀死刘邦的计策功亏一篑。他不能摆正自己位置,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僭越,令项羽不快,有“奴大欺主”之嫌,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范增的不知进退与项羽的刚愎自用,恰恰成全了刘邦的雄霸天下。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鸿门宴”中,张良与范增斗智斗勇,对整个局势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即项羽和刘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鸿门宴”的斗争中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这一段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面对张良献礼,项羽和范增的表现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刘邦在“鸿门宴”上能化险为夷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查看答案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分析沛公三次“为之奈何”展现出的心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