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央气象台发起“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三名网友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央气象台发起“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三名网友幸运地被抽中,获得台风命名权。三名网友精选出9个台风候选名字,分别是: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皮皮虾、熊猫、祥云、天马、木兰。经过专家评审环节后,其中将产生一个代替被除名的台风名字“海马”。

以上九备选名字中,你最青睐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九个备选名字的文化含意或现实意义,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风铃”轻摇,且听风吟 我给台风起名字叫“风铃”。 张爱玲曾说过:“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似被黑暗舔噬、侵蚀。像是破了密密麻麻无数个洞的蚁穴,向无底的深渊,让人在坠落的过程中惧怕、绝望。尽管是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我们却应该用它来寻找光明。微微抬起头,阖上眼,聆听。  聆听那风拂过耳边鬃发的呢喃,它在说:“嘻,我要把你眉心的‘川’字抹平,我要把你的左脚勾出漂亮的弧度。黑夜犹如乌云,一吹即散。” 你感受到阳光的安抚,它戳了戳你脸颊上的酒窝,新心满意足地笑了,在无垠的苍穹中快活地奔跑。  走在湖边繁密的树荫下,清风撩人。湖中的采莲女子轻唱:“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你极是爱这种景况。远望着那莲──羞赧地立在水中,洁白干净。自是一种清冽的风流。采莲女子的舟穿梭在荷叶中,着的莲青色衣裳一闪而过,叫人辨不清,亦花亦人,好一片光景。你想起幼时熟读的诗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立于湖畔,没有船,你无从采之。但,即便采撷了一束,又将遗之于谁?看着远方,那是水天相接处,茫茫碧落,竟是你思念的皈依。 收回思绪,你想,思念本就是一种疾病,苦一点又何妨。静静地立于湖畔,眼看夕阳即将沉入湖里。睡眠泛起一阵阵不舍的波纹,那一点点跳动的金,如同立于身上发光的鳞,光之氤氲落在你的眼眸里,却转纵即逝,那严重的火,仿佛只是隔世璀璨。你拖踏着脚步,跟在夕阳的影子后面回家。你望着天空赭褐色的晚霞,忽然就向一直这样停在路边,赖着不走。  明月已经悬在漆黑的夜幕上,向夜空的瞳孔,静静地凝视你。月华如洗,你捧一杯香茗,立在窗前,俯瞰楼下灯火闪烁。想起歌词里唱的每一个深夜某一个地方,总有最深的思量。不思量,自难忘。你笑着,觉得生活就如你手中的这杯茶,香的苦的,啜一口,这时间的酸甜苦辣也便尝得尽了。 生活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真不想被台风吹散,且给台风命名为“风铃”,但愿台风带来的只是丰沛的淡水和丰富的物产,还有风铃一样的悦耳,而不是无尽的破坏。 你看那茶缕缕的气丝渐渐被风吹散,你立在窗前,听风灌进你耳朵的声音,它似乎在轻吟。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从九个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来写,但是,要真正写好也不容易,因为这九种事物不仅涉及中国古典文化,还涉及网络表情包,所以需对各个词语所具有的内涵与寓意有所了解,如果不了解某个词语的含意很难写出好的文章。同时,本材料作文也可以看做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因为题目中有明确的写作任务:“我给台风起名字”,需要学生带着这个核心任务去创作。写作时可以就其中最青睐的名字来写开,着重挖掘名字本身的文化内涵,并一定要联系台风这个事物本身写出给台风命此名的现实意义。当然,除了写一种之外,也可以选择其他与之比较,突出某一个事物的特点和命名理由。 【立意】 祥云在上,安宁在下;愿祥云守护一方安宁;以“祥云”命名,祁国家祥和;祥云祈福保平安;愿所有风雨都化为祥云;只愿台风如风铃;台风之名,木兰最佳;台风应以木兰命名;海马除名,天马行空;“风铃”轻摇,且听风吟;台风酷似皮皮虾。 【结构】 题目就是观点《“风铃”轻摇,且听风吟》,第一段点题。第二段引用张爱玲的名言,引导我们“聆听”生活;第三段“聆听那风拂过耳边鬃发的呢喃”;第四段采用古诗词的意境,阐述生活的美好;第五段体验生活的五彩;第六段享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你笑着,觉得生活就如你手中的这杯茶,香的苦的,啜一口,这时间的酸甜苦辣也便尝得尽了”;第七段美好的愿望,“但愿台风带来的只是丰沛的淡水和丰富的物产,还有风铃一样的悦耳,而不是无尽的破坏”。最后一段回到现实,依然“听风”,只是生活的风而不是台风怒号。 【素材】 1.牡丹含义,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2.皮皮虾。“皮皮虾我们走”最初为“皮皮猪我们走”。是电子竞技前IG上单选手,曾经的国服第一上单皇子PDD的口头禅。后来QQ空间一名为重庆第一皮皮虾的大佬在网红英国邮报的评论区下面抢热评,语 出惊人。慢慢的就有些名气。网友为了调侃重庆第一皮皮虾,把“皮皮猪我们走”的表情包改成“皮皮虾我们走”。就这样,经过了各路网友和各大网红大V的传播,衍生出来不少皮皮虾表情包而走红。XXX我们走”是游戏王YGOcore里的玩家梗,起源是“源龙星,我们走“。另一个说法是,这是游戏界的“皮皮虾”和“XXX我们走”延伸出来的新梗。 3.大熊猫。大熊猫的独特形象和文化体现,在外国人心中也扎下了根。泰中友好协会会长、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说,“大熊猫形象深入人心,代表了温柔、友情和礼貌”。不仅如此,大熊猫身上还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刚表示,“每一种生物都有它所寻求的最适合环境,而只有中国,只有四川,优良的自然生态成全了大熊猫生存的天堂。”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其实也是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这一点上来说,大熊猫能激发人类的生态环保意识,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大熊猫的一黑一白,犹如中国一阴一阳平衡的自然生态观。著名作家阿莱说:“这也时刻提醒我们,要让自然、气候、人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大熊猫在这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更好地繁衍。总而言之,我们要珍爱自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旅游网站为游客提供的自主购票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个订购车票的流程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辩论队获得省中学生辩论赛冠军后该市教育局向其拟发送的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闻你校在省首届中学生辩论赛上痛击对手,勇获冠军,展现了我市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我市赢得了荣誉!谨向你们致以诚挚的祝贺。同时务必以这次比赛作为新的起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再接再厉,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      。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为成名成家的      。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B. 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C.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可非议 指桑骂槐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B. 无可厚非 指鹿为马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C. 无可非议 指鹿为马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D. 无可厚非 指桑骂槐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

B. 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C. 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

D.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会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遗迹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词人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毕生坚持抗战,为主和派所不容。催科:官府催交的租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

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

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

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管竹林、青山、绿水。

2.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